39.孝敬——把快樂帶回家(2 / 2)

假如是在外麵受到了朋友的誤解苛責,你同樣也不能把對上司的怨氣和自己的委屈之情回家後全都發泄在家人身上,並無端指責媽媽的牛排烤得太糊,爸爸弄亂了你的書房。而是應該心平氣和地告訴他們事情的來龍去脈,請他們幫你出出主意,自己今後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失誤。這樣,父母就能體諒你的心情,從而用自己的人生閱曆來告訴你該如何度過工作中的低潮期。

經常找機會與家人坐在一起,彼此分享與傾聽。大家聚在一起,了解一下彼此在做些什麼,知道對方真正的想法是什麼。你可以了解家人最近的心情如何,工作是不是順利,有什麼你能幫得上忙的地方……

家庭能讓你的情緒得以發泄,從而使你有一個好心情與自己所愛的人分享生活。這會讓你避免為學習或工作中的小事煩惱,更不會讓一些小麻煩變成解決不了的“死結”。當事情來時,你能很輕鬆地應對。而通過處理家庭事務,你也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不管你在外麵遭受何種挫折,你都應該在家表現出開心的樣子,把快樂帶給家人。

陪伴父母是最大的孝敬

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10萬英鎊了,價錢還在不斷升攀。

老人深陷在沙發裏,滿臉憂鬱的神色,是的,要不是身體不佳,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跟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隻有1萬英鎊。”

“但是,它底價就是8萬英鎊啊。”老人淡淡道,“現在它已升到10萬英鎊了。”

青年並不沮喪,誠懇地說:“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裏,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每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關愛您!”

老人頷首微笑。

突然,老人站起來,揮手示意人們安靜下來:“朋友們,這棟住宅的新主人已經產生了。”老人拍著青年的肩膀,“就是這個小夥子!”青年不可思議地贏得了經濟上的勝利,如願以償。

青少年懂得對父母長輩關心愛護,在人們眼中看來他就不隻是一個有孝心的人,而且是一個有修養、懂禮貌的人,這樣的人成年後很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我們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很難想像又能對別人如何。而且,我們日後走上社會也很難立足。因此,我們應從小培養自己擁有一顆孝心,把孝敬父母作為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可以從小事入手,養成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的行為習慣。作為未成年人,我們現在還要靠父母撫養照顧,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家庭、對父母不需承擔任何責任。相反,我們應該自覺自願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主動幫助父母,關心父母。想想,當在外麵工作、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迎麵看到我們的笑臉和遞過來的拖鞋、茶水,該有多麼溫暖。

理解父母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現在不少青少年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隻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自己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人怎麼會從心底裏孝敬父母呢?因此,你應該認識到他們每時每刻付出的艱辛,珍惜他們給你的每一分錢,每一份愛。

“孝”的崇高和偉大表現在當下的一點一滴,而不是寄托在將來的某一天。懂得孝道的人,隨時隨地都會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今後,我們希望你在回家時,先愉快地對自己說:“扔掉煩惱,帶快樂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