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批評,當你是正確的時候,不妨試著用溫和的、巧妙的方式使對方同意你的看法;而當你一旦錯了,那就要迅速而誠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千萬不要忘了這句古話:“用爭辯的方法,你不可能得到滿意的效果;用讓步的方法,你的收獲會比你預期的要多得多。”
在與他人相處時,在與他人交換意見時,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有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而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樣做,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一個人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這不僅可以消除罪惡感和自我衛護的氣氛,而且有助於解決這項錯誤所製造的問題。
利用批評來看清自己
凡是有頭腦的人總是時時警惕自己不是完美的人,他知道他自己確有許多缺點。批評是揭發這種缺點的一種好方法,是我們所應當歡迎的。
不要等著我們的敵人來批評我們或我們的工作,我們要在這一點上勝過他們,我們要做自己最嚴格的批評者,我們要在敵人能有機會說什麼以前就找出我們所有的弱點加以改正。
你和我也應該歡迎這一類的批評,因為“我們敵人的意見,要比我們自己的意見更接近於實情。”
別人的批評是極可貴的,可以顯示出你正處於什麼位置,但你得切記不可在那個位置上停著不動。
利用別人的批評來看清自己的行為,看出你究竟是對還是錯。如果你是錯了,便修正過來;如果你本來是對的,便不必牽掛著別人的批評而感覺不安。
別人批評的時候,不要養成一種感覺自己是受逼迫的習慣。無論怎樣,如果你的仇敵能指出一條路打破你的自負心,使你能夠改進,那麼,他實在是幫了你的大忙。
學習如何提供別人建設性的批評時,也必須學著不對每件事情吹毛求疵。學習去接受真實的自己和別人,而不希望兩者在突然之間能有驚人的轉變,是一種藝術。你表現得愈寬容、愈沒有偏猜之心,別人也愈能聽進你的批評、采納你的建議。與其咬著別人的錯不放,倒不如對小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真正影響重大的事件上。
愈是吹毛求疵的人,愈是需要愛與了解。與其責怪那些對你特別挑剔的人,倒不如找出他們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在憤怒的麵孔背後,通常隱藏著一顆受傷的心靈。了解這點,就會突破他們和你之間的緊張局麵。與其為自己辯護,或是生這種人的氣,不如以同樣心理了解他的情緒,以軟化他的攻擊。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句溫暖的話,通常都會比一記惡意的反擊更能奏效。
我們應該知道,一個人被批評的部分,隻是全身的一小處,你永遠比被批評的部分要大許多。正如你的弱點,隻占你所有的特質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一項批評針對的隻是你的某種行為,並不是你整個人的價值。如果你記得這一點,你就比較容易不去強為自己辯護,無論人家怎麼跟你講,你要知道的是,即使你犯過錯,你仍然是值得被愛的。把別人的批評看成是對你有幫助的意見,比把它當成是惡意去暴露你的缺點,更能使你成長。
正如卡耐基所說:“盡可能去做你應做的事,然後把你的破傘收起來,免得讓批評你的雨水順著脖子後麵流下去。”
健全的人格使你有勇氣和韌性去麵對他人的眼光,而堅定自己的方向。
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這樣說:“難道你的一切隻是從那些羨慕你,對你好,常站在你身邊的人那裏得來的嗎?從那些反對你,指責你,或站在路上擋著你的人那裏,你學來的豈不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