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衝動——遇事多想幾步
一個人如果遇到事情不假考慮就去做,很容易給人留下一種魯莽的感覺,而如果他能在遇事時多考慮,不但會給人留下成熟穩重的印象,而且還有利於事情的解決。
權衡斟酌後再去做
初中生某甲在學校裏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平時不愛說話,可他卻看不慣那些自以為是、經常欺負別人的同學。他們班裏男生某乙經常欺負別人,小小年紀就學會吸煙,經常在學校裏惹事生非,但由於此學生家裏很有錢,所以學校也對他放縱,就這樣,同學們對他敢怒而不敢言。
一日,甲乙二人發生爭執。原因是走路時無意的碰撞,某乙開始大罵,然後又打了對方一個耳光,此時某甲非常憤怒,他拿起桌子上的鋼筆,朝那個同學刺了過去,某乙“啊”了一聲便倒在地上,看著某乙流出的血,他的腦海一片空白。某乙再也沒有起來,某甲也為他的衝動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當你遇到問題一時難以決定怎麼做時,就不要盲目行動,而應仔細地考慮一番。等到你對那個問題完全了解,對於解決方法也有了充分的把握之後,那你就不妨做決定,因為這時你已經無所顧忌了。
決定做事的成敗,往往取決於對實際情況的掌握程度,千萬不要在事實還不允許做決定之前,便草率行事。在許多時候,遇事多考慮考慮,就能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差錯。
發明家愛迪生談自己的做事原則時說:“有許多我自以為是的事,一經實地試驗之後,往往就會發現錯誤百出。因此,我對於任何事情,都不敢過早地妄下決定,而是經過仔細權衡斟酌後才去做。”
控製自己的衝動,擁有一顆平和的心,充滿信心地麵對不如意,這樣你就會逐步走向成熟。
事情的成敗往往取決於對實際情況的掌握程度,千萬不要在事實還不允許做決定之前,便草率行事。在許多場合,如果你能多加考慮,你會發現自己過去的做法和見解完全不適應現在麵對的事情。尤其是當你受到某些打擊情緒過於激動的時候,這種情況下所做的決定往往是錯誤的。
當一個人在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情緒低落或身體不適時,千萬不要草率地做決定,因為那時你的判斷力已不再準確。你應該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在充分考慮的情況下,綜合各方麵的實際情況再做決定,否則事後你一定會為你的草率而後悔。
這時遇事就要多考慮。如果你確實覺得沒有頭緒,心情煩躁,最好先讓自己放鬆,盡快讓身心恢複到健康狀態。當你精神飽滿之後,眼光就能變得銳利,頭腦也會變得清醒,這時在對待問題時也就能理智地“三思而後行”了。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常常設想自己的未來,設想通向未來的路還有哪些事情要做,將采取什麼辦法才可實現目標,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遠見。
我們知道,遇事多想幾步才能得出遠見,遠見是通過積極的思考得來的,它有時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利益,會開啟智慧之門,會發掘一個人的潛力。可以說,一個人越富於遠見,他所發揮出的能力就越強。凱瑟琳·羅甘曾說過:“遠見不是讓我們得到什麼東西,而是引導我們去實施行動。心中有譜,就可以從一個成就走向另一個成就,把事情的每一個成功都作為跳板,每一次都彈跳得更高、更遠。”
“三思而後行”不會讓你吃虧,相反可以讓你獲益良多。
冷靜思考抑製衝動
曾國藩帶湘軍圍剿太平天國之時,清廷對其有一種極為複雜的態度:不用這個人吧,太平天國聲勢浩大,無人能敵;用吧,一則是漢人手握重兵,二則曾國藩的湘軍是其一手建立的子弟兵,怕對自己形成威脅。在這種指導思想作用下,對曾國藩的任用上經常是用你辦事,不給高位實權。苦惱的曾國藩急需朝中重臣為自己撐腰說話,以消除清廷的疑慮。
忽一日,曾國藩在軍中得到胡林翼轉來的肅順的密函,得知這位精明幹練的顧命大臣在慈禧太後麵前薦自己出任兩江總督。曾國藩大喜過望,鹹豐帝剛去世,太子年幼,顧命大臣雖說有數人,但實際上是肅順獨攬權柄,有他為自己說話,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