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和主見,不能隨波逐流或困於某種外在因素的控製,否則,人生會遭遇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和困局。一方麵,會讓你的精力在無端的糾纏和煩惱中耗盡;另一方麵,會讓你日益成為“鴕鳥人”和“鸚鵡人”,在別人的心中失去應有的分量。
拒絕也要講究藝術
既然人類有得到別人理解與幫助的共同需要,那麼任何人都常常會收到來自別人的需求和希望。如果我們都能笑口常開地說“是”、“當然可以”,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對夥伴、親人,還是同學、師長,誰也無法真正做到有求必應。這裏有合理要求和過分要求之分,也有事情可行與不可行之別。於是,在回答對方要求時,總免不了有時要說出一個“不”字來。
拒絕別人,說“不”簡直成了世界上最讓人為難的事,稍不注意,弄不好可能失去交情,引起反感,被人誤會,甚至有自毀前程的危險。
但是,這個“不”字有時候是不得不說的,可拒絕他的要求並不是硬邦邦地一口回絕或不理睬別人,這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既要做到能使對方接受你的意見,又不致傷害對方。這需要找一個借口拒絕別人,拒絕時,盡量能把“不”說得含糊一些,這樣做既能讓對方明白你的立場,也能充分保留對方的麵子,避免對方心理上的挫折感。
德國威廉二世設計了一艘軍艦,他在設計書上寫道:“這是我積多年研究,經過長期思考和精細工作的結果。”他請國際上著名的一位造船家對此設計做出鑒定。
過了幾周,造船家送回其設計稿並寫下了下述意見:
“陛下,您設計的這艘軍艦是一艘威力無比、堅固異常和十分美麗的軍艦,稱得上空前絕後。它能開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的武器將是世界上最強的,它的桅杆將是世界上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將是世上最遠的。您設計的艦內設備,將使艦長到見習水手的全部人員都會感到舒適無比。你這艘輝煌的戰艦,看來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隻要它一下水,就會沉入海底,如同一隻鉛鑄的鴨子一樣。”
無論是誰,拒絕對方的請求都是很棘手的事。可是,如果什麼都接受很可能會丟了自己,失去自主。如果能巧妙地拒絕難以拒絕的請求,就能很好地做自己的事情。相反,如果不能巧妙地拒絕別人的請求比如毫不猶豫地拒絕,會被對方誤解,從而導致人際關係惡化,而有求必應則會被別人認為你是八方討好的“假好人”。
下麵,介紹一些巧妙的拒絕方法。
1.如果不能做就要明確地拒絕。如果對別人的要求都痛痛快快地接受,即使全部完成了也很可能讓人覺得你沒什麼功勞。因此,一定要巧妙地避免這種結局的出現。巧妙拒絕的要領是不要猶猶豫豫。能完成的時候,即使馬上就要到期你接受了也沒關係、如果不能完成,就要早點告訴對方另請別人。
2.具體說明不能做的理由。在拒絕請求時隻是說“我很忙”,很可能會被人說“那個人不愛幫助別人”“求他什麼事都是一臉的不高興”,所以拒絕時要具體地說明一下不能接受的理由。
3.說些有效的措詞。隻是具體說明不能接受的原因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首先說一些表示歉意的話。比如說“實在對不起……”“真是過意不去……”“我很願意為你效勞,可是……”
4.說明能力範圍。拒絕別人時,若隻簡單地說“不能做”,則即使被別人說“不熱情”或“不愛幫忙”也是沒有辦法的。冷淡地拒絕,很可能會使人際關係產生裂痕。若能反過來考慮一下自己是請求者時的心情,在別人請求你時就能表現出隻要力所能及就盡力幫忙的姿態。同時你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能力所不及的事,一定不要硬挺,這會招致很糟糕的結果。如果對方仍然強塞給你,可以把醜話說到前頭。最好的原則就是:力所不及就不要答應。
5.提供一些代替方案。為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別人有事托付你時,不能總有“自己忙得不可開交,不能幫忙”“簡直是無理的請求”的想法,而應該有“應該盡力幫助他”“也許他以後會幫助我做些什麼”這樣積極的想法。
無論如何也沒法接受時,在說不行之前要向他提供一些代替的方案,這樣會讓別人感受到你的誠意。
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點,請勇敢地站出來說“不”。記住,你不必內疚,因為那是你的基本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