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家園裏,潘洗幾次以創作的出手不凡,給我和兄長帶來快慰和驚喜。
一次是他以小說《一串鑰匙》,贏得了《山花》主編何銳的器重。《山花》是什麼刊物呀,中國十大文學名刊啊!何銳老爺子什麼人呀,中國當下最優秀的編輯家啊!看看遼寧上過《山花》的作家,就知道這是一家什麼品位的雜誌了。孫春平、孫慧芬、謝友鄞、刁鬥、白天光、李鐵、於曉威、李月峰、巴音博羅。可以說,幾乎覆蓋並囊括了我省最具影響的所有實力派作家了。潘洗上《山花》,是在6年前。那時候,他三十出頭。以這樣的年齡,上這樣的刊物,可以說就全省而言也是鳳毛麟角、寥落晨星的。
第二次,是他以小說《村長看上了張小雨》,博得了《西湖》副主編吳玄的賞識。吳玄是新生代小說家,曾就職於《當代》 ,後到杭州主編《西湖》。應該說,《西湖》較之《當代》更適合吳玄本人的才情發揮。《當代》練就了他全國性的眼光和視野,新生代小說家的身份和視角讓他更為關注小說敘述方式和文本層麵上的創新與探索。吳玄執掌《西湖》,自然要把審美品位和辦刊理念賦予《西湖》,《西湖》就成了國內現階段頗具影響的新銳期刊。潘洗能把自己的作品轉呈為《西湖》上的文本凸現,沒點真本領、硬功夫,是斷然糊弄不上去的。這標誌了他新銳小說家的身份,在省內的基本定型和國內的初具雛形。
在岫岩期間,潘洗還上了《民族文學》、《山東文學》、《鴨綠江》、《芒種》、《佛山文藝》、《野草》、《歲月》、《滿族文學》、《遼河》等各地期刊,這使他在全省青年作家中,階段性地實現了脫穎而出並嶄露頭角。
正當風頭正勁的時候,潘洗的人生出現了另一層麵的躍進。他的工作調動了,由岫岩供電局調進了鞍山市供電公司。
在物質化程度更高,生活節奏更快的後現代工業城市,潘洗有更多的人需要熟悉,更多的事需要打理,工作也有了進一步的要求。那段時間,他的創作出現了休止和間歇,他把精力投放在行業的業務晉級上,並順利考取了會計師資格印證。我和兄長暗暗為他高興,心想這下你該收收心了,寫出更多更好的篇什了。不料,這家夥馬不停蹄地,又參加了沈陽工業大學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學習班。在數字領域中,居然同樣做得風生水起左右逢源,三年在職苦讀,現已通過了論文答辯。潘洗的學曆高了,業務精熟了,在把業務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的當下,是不是也到了兄長們召喚你回歸的時候了?
其實,即使不召喚,潘洗也不會放棄他對文學的追求與固守的。
他不是一個隻知道埋頭寫作的人,他對文學有著更多的承載與擔當,這體現在他對本地區文學的關注、參與和支持上,體現在對周邊文友的收攏與聚集上,體現在對當下文學境況的試圖抗爭和探索擺脫上。在碩士班期間,潘洗還是忙裏偷閑地去了浙江,會麵魯院時期的文友馬煒。這次南方之行,讓他看到了江浙地區良好的文學氛圍和蓬勃向上的寫作態勢,看到了文學社團在活躍一方文化上的促進作用。尤其是馬煒創辦的小說2830,更是以成功的先例給他帶來了極大的觸動和啟發。回來後,他即刻在遼寧創立並組建了與浙江南2830相對應的小說北2830,寒暑易節,幾度春秋,平穩運行並持續發展到了今天。
如今,小說北2830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知並認可,它良好的創作勢頭,健康的運行狀態,高漲的投入熱情,已成為遼寧文壇新銳寫作的一個亮點現象和文化品牌。在物質化程度日趨嚴重的當下,這是一批獨具精神品格和文化操守的行吟詩人,是未被銅臭核放射的轉基因綠色空間與珍稀作物,他們的行為演示了一種無實利目的的誌趣呈現和不考慮時間代價的唯美凸顯。萬勝、楊家強、郭紹梅、李舒慧,還有剛剛吸納的畢雪飛,這些新鮮生動的名字,正處在被更多讀者接納和熟知的進行時。他們的作品,正處在被《芒種》、《海燕》、《遼河》這些省內敏感期刊看好並推舉的現在時。
2830的出現,絕非是一個簡單孤立的現象。它是物質高壓下的精神反彈,是心靈孤寒時的擁偎取暖,是對傾斜現實的給力與扶正。潘洗在做的,是對文學明天的人性化守護和文學時下的道義感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