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來是這樣呀!”晨晨恍然大悟,她有點黯然的對李良說道,“良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咱們國家才能從英國人手中將港城拿回來呀。”
李良安慰的說道:“快了,當年英國人從清朝手中租借港城的期限是99年,要1997年就要到期了,也就十幾年的時間了!”
李良說句話的背景是深知,此時英國人和鄧偉人已經在就港城的前途問題在談判了,如今已經是1984年的1月份,在原來的曆史上,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就會在京城簽訂正式的中英聯合聲明,到時候港城會在1997年回歸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當然,如今中英兩國的談判內容還沒有曝光,港城的報紙上,今天還在信誓旦旦的說大英帝國不會任由內地收回港城;明天可能又變成了內地將武力收回港城。這些反複的言論,使得港城人無所適從,這也導致了在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發布以後,港城的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受到了一定的衝擊。
這位司機聽到了李良這麼斬釘截鐵的說話,他有點不同的意見,他說道:“這位先生,你怎麼能這麼肯定1997年港城會交還給內地呢?咱們港城這麼繁榮穩定,你們大陸那麼落後,到時候港城交還給你們,豈不是港城也要變成和你們內地一樣了呢?”
這時候大部分的港城的普通老百姓,對於內地的認同感並不深,對於港城回歸的事情,大多數人還是持保留態度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擔心港城回歸以後,港城會被歐美國家拋棄,到時候港城全盤接受內地的管理,可能會變得像內地一樣落後。
這樣的思潮,也影響了鄧偉人與撒切爾的談判,以至於在正式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中,就特別就相關事項做了說明,主要有港城回歸後,除了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港城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如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並且保持現行的法律基本不變。原在港城各政府部門任職的中外籍公務、警務人員可以留用。港城各政府部門可以聘請英籍人士或其他外籍人士擔任顧問或某些公職。港城的現行社會、經濟製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港城依法保障人身、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旅行、遷徙、通信、罷工、選擇職業和學術研究以及宗教信仰等各項權利和自由。私人財產、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以及外來投資均受法律保護等。
李良笑了笑,沒有反駁司機的話。
曾家豪麵對這個問題,也無法發表自己的意見。畢竟於公他今天是作為李良他們赴港的接待人,於私的話,他也很認同司機的說法。
晨晨和李雙墸聽了李良的話,也沒有再說話了,誰都知道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於是車裏的氣氛,就在這樣沉重的氣氛中,一直持續到了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