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從始皇陵墓離開的時候,曹操說,要安置九鼎肯定少不了尋龍點穴,所以讓一位摸金校尉的鬼修棲身在這枚玉佩中助我們一臂之力。”嶽棟說完,輕拂了一下玉佩,一股黑煙從玉佩中冒出,一個身穿漢朝將領服飾的中年人從玉佩中鑽了出來,是一個三品中期的鬼將。
“我們找到了一個九鼎,需要前輩幫忙確定龍脈節點上龍穴的位置。”嶽棟抱拳行禮道。
“沒有問題。”中年人點點頭,他已經得了曹操的吩咐,完全聽從嶽棟的指揮。
“那前輩需要準備些什麼呢。”嶽棟問道。
“什麼都不需要,”中年人眼中露出一種傲然的神色,“你們後世的摸金校尉或者風水師尋龍點穴的時候需要羅盤等法器的輔助。我們當時可沒有這些,我們隻需要完整的當地的地形圖,就可以大致確定龍脈的方向,然後到了龍脈所在的地方,就可以找出龍穴的位置。”
“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好辦多了,”嶽棟從一堆資料中又抽出了一張地圖,“我們判斷出來龍脈的節點應該是在長安,這是長安地區的衛星地圖,長安的地型地貌,山川水勢都在上麵。”這幅衛星圖也是從特異組的資料庫中拿出來,非常的清晰,別說山川河流了,就連長安市區的街道房屋都一清二楚。
“好東西。”中年人一看到這張衛星地圖,立馬眼前一亮,趴在地圖上,看著地勢地貌,開始推算起來。
長安,古稱鎬京,陝省省會、西北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世界曆史名城]
長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個王朝在西安地區建都。是華夏文明和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
長安是華夏最佳旅遊目的地,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等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裏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經濟生活中,農業生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們焚毀樹木,開墾農田,種植粟等旱地作物。
在西周時長安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長安城西南營建豐京,將臣民從岐山周原遷於此。又命子姬發(周武王)在灃水東岸營建鎬京。後者為政治中心,前者為宗教、文化中心,合稱“宗周”,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後,以豐鎬為都,為長安作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標誌著華夏奴隸製社會進入鼎盛時期。西元前八四一年,鎬京“國人暴動”是華夏曆史上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暴動驅逐國王事件。
秦都城鹹陽,阿房宮大部分麵積在今長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也在今長安市境內。秦的宗廟在渭河南岸,荊軻刺秦王,就發生在秦章台宮(後來的漢未央宮前殿);秦代宮殿布局還沒有形成宮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鹹陽城地跨渭河南北。
西元前二零二年,劉邦取得政權,在長安建立西漢王朝。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漢長安城位於渭河以南的關中平原上,麵積約三十六平方公裏。在西漢時期,作為首都的長安城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居民眾多的城市。漢長安是在秦鹹陽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史記》:“漢長安,秦鹹陽也”,張衡《西京賦》雲:西漢長安“乃覽秦製,跨周法”,《三輔黃圖·序》也雲:“武昭,治鹹陽,因以漢都”。《舊唐書 地理誌》說:“京師,故秦之鹹陽,漢之長安也。”秦鹹陽從惠文王以後,就不斷向南擴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興樂宮、甘泉宮、信宮、阿房宮及七廟等建築。劉邦奪得天下後,經婁敬、張良等的勸說,建都長安。修繕秦的興樂宮而改為長樂宮,在秦章台基礎上建未央宮。即漢長安城是在秦都鹹陽基礎上建立的,說明在都城選址上是漢承秦製的。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
西漢末年的西元九年,大司馬王莽正式稱帝,曾改都城長安為“常安”。
西元五八二年,隋文帝頒令在漢長安城東南的今西安城址營建新都大興城。隋開國之初,都城仍在長安舊城,因久經戰亂,殘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故長安城,於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建造新城大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