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項燕來意,傳國玉璽(2 / 2)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項燕沒有料到秦始皇嬴政和他麾下的八將竟然不是普通人,而是巫族轉世,更加沒有料到的是嬴政幾人的修為如此高深,他還沒有想好對策就被嬴政發現了。

“想要喚醒祖龍需要身懷龍氣或者帝皇之氣的修士,你以前不過是楚國一個將領,又不是皇族,怎麼會有能力開啟龍脈呢。”王翦好奇的看著項燕問道。

還沒等項燕回答王翦的問題,嬴政忽然臉色微微一變,伸手朝著項燕的方向一招,一塊四四方方的東西從項燕的懷裏飛出,隨著法力的波動飛向秦始皇。

項燕見到這個情況,連忙也伸手虛空一攝,將那物定在半空中。前文也說過僵屍一族是不會任何道法數術的,也就是沒有遠程攻擊能力,但是將臣一脈的僵屍都天生掌握著一項異能。項燕的異能是精神念力,隔空控物是念力異能最基礎的應用。

那個四四方方的東西在秦始皇的法力和項燕的念力相持下定在了半空中。

“傳國玉璽!”當在場的人看清了半空中那物的樣子之後,不由的同時驚呼道。

春秋時,楚人卞和在楚山,看見有鳳凰棲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他認定山上有寶,經仔細尋找,終於在山中發現一塊玉璞。

卞和將此璞獻給楚厲王。然而經玉工辨認,璞被判定為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君,下令斷卞和左腳,逐出國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上,玉工仍然認為是石頭,可憐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滿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問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為什麼隻有你如此悲傷?”卞和感歎道:“我並不是因為被削足而傷心,而是因為寶石被看作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啊!”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結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美玉。

為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後世傳說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愛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為寶物珍藏起來。又過了四百餘年,楚威王為表彰有功忠臣,特將和氏璧賜予相國昭陽。昭陽率賓客遊赤山時,出玉璧供人觀賞,不料眾人散去後,和氏璧不翼而飛。

五十餘年後,趙國人繆賢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購得一塊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經玉工鑒別,此玉就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惠文王聽說和氏璧在趙國出現,遂據為己有。

秦昭王獲悉此事後,致信趙王說,願以秦國十五座城池換取玉璧。趙王懾於秦國威力,派藺相如奉璧出使秦國。機智過人的藺相如不辱使命,設計取回玉璧,送回趙國。西元前二二八年,秦滅趙,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入秦國手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和氏璧製成了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曆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最終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