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河道治理及生態修複的幾點分析(1 / 2)

關於河道治理及生態修複的幾點分析

科研

作者:盧繼平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越發加快,人們的生產生活離不開河流,因此對河道進行改造是必須的。一些河道的改造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隻按照人類的想法隨意改造,導致河流的生態係統紊亂,功能退化。另外,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對水資源的量的要求也逐步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對水質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對河流的治理和生態修複已經是迫在眉睫的。本文探究了河道治理的情況與方法以及生態修複的措施等。

[關鍵詞] 河道治理 生態環境 修複

[中圖分類號] TV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0-0286-01

近年來,隨著生活的快節奏發展,人們對河流的開發力度也在逐漸增強,對河道的管理方麵也有很多問題出現。河流開發要考慮傳統的水利作用,如:防滑用、發電、旅遊、供水和航運等;另外還要考慮河流的生態係統是否能夠健康穩步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治理河道的目標就是將生態修複功能和水利功能相結合,在保護河流的生態係統與開發利用河道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一、河流治理及生態修複的必要性

河流的開發會帶來經濟上的發展,但是它的負麵影響也是深遠的。第一,嚴重破壞了生態係統,導致生物多樣性受損,政治河道導致了流量的變化及輸送泥沙的變化,很多生物的原有棲息地消失,導致了物種的消失。第二,頻繁發生洪澇災害,並且城市中的強度有所增強,河流裁彎取直,河床的不透水麵積有所增加,河流的泄洪被大大削弱了。第三,影響了城市的地下水供給,這是由於河床硬化。第四,影響兩岸的自然美景。

二、河流治理及生態修複的原則

1.生態治理的原則

人類的活動已經對大自然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對河道的生態係統也有所打擊,在對河道進行治理的時候要對原有成熟的生態係統進行保留,最大程度上不去破壞原本的自然狀態。有需要時可以進行人工修複,以建造河岸的方式來對河道進行治理,選擇的樹種可以是灌木,也可以是喬木等等。

2.遠近結合的原則

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畢竟河流治理工程是長期的事業,關係到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應該進行詳細規劃,分階段進行。在城市的地形特征與發展狀況要被考慮其中,製定合理的治理方案,確定時間和河流區域。

3.和區域規劃一致的原則

河流的治理好要綜合考慮城市的各方麵發展和生態環境,不能偏激的隻考慮一方麵內容,畢竟治理河道是為人們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如果出現衝突,要從兩方麵進行權衡,避免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河流治理是城市整體規劃的一部分,要與城市發展一起為人們提供更高的生活質量。

三、河道治理及生態修複的方法

河道的生態修複有兩種方法,一是工程措施修複,二是調度措施修複。調度措施修複方法是針對水資源利用造成的生態問題進行修複。工程措施修複是對由於河道治理導致的生態受損進行修複。

1.修複河道的形態

對於天然河道我們要盡量保持它原有的狀態,但是形態的修複可以從四個方麵進行。一是河道要有連續性。將舊的攔河壩清除,直立的跌水可以改造成緩坡,架設輔助的水道,設置不同種類的魚道,通常在落差很大的斷麵。二是使水體的流動具有多樣性。利用植石治理的方法,把石頭埋入河底,從而形成了深溝與淺灘。三是給予河流更大的空間。四是選擇治理方案要嚴謹。需要考慮的問題有很多,比如:河畔林、生息地、瀕臨滅絕的物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