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讚普離開軍營後,尚息東讚的智商立馬直線上升。他深知安戎城不易被破,便派了一萬兵力對安戎城圍而不攻,其餘兩萬主力隨他翻過邛崍山,攻擊安戎城的補給線維州城。待唐軍斥候發現對方翻過邛崍山時,僅駐有三千人的小封城已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被攻下,維州城也僅有隴右駐軍五千人。

郎支度並未跟著主力走,而是守在安戎城外圍。可見吐蕃讚普讓尚息東讚帶他兒子出來,並非是要發揮他超乎常人的三種能力,隻是跟在尚息東讚身後撈點軍功日後好登基罷了。

尚息東讚的計劃確實打了皇甫惟明一個措手不及,但計劃再好,也耐不住他還有個豬隊友。

郎支度才十七歲,最是意氣風發、中二泛濫的年歲。他自恃勇武,無人能敵,又不忿於於離日前偷襲搶他們羊馬萬匹,因而不肯聽從尚息東讚安排,反倒令吐蕃軍士退後,自己隻身至安戎城門下叫陣:

“你有本事偷襲,有本事下來單挑啊!”

城樓上眾將呈觀望狀,不知對方是裝傻還是真傻。於離也疑惑地眨了眨眼睛,轉向一旁略無語的皇甫惟明:“這就是那個像魚像蛇又像獅子的吐蕃王子?長得明明很像熊啊……”

皇甫惟明:……

於離身形微微一晃,人已經飄至城下,正站在吐蕃王子的馬背上。郎支度生得濃眉大眼,高鼻闊口,身材甚是魁梧、虎背熊腰,塊狀肌肉顯得孔武有力,皮膚古銅,同一旁身長玉立、俊美到略妖異的於離形成鮮明對比。待吐蕃士兵衝上前來時,於離已經一掌將王子敲暈,並拎著他回到城牆上了。

不久後,邛崍山另一麵拚命攻城的尚息東讚便得知了王子被俘虜的消息,被迫將軍隊撤回。

皇甫惟明吸取教訓重新調配隴右兵力之餘,也苦口婆心地以郎支度為反麵教材,教導於離不可如拚命三郎般直衝前線。畢竟身為皇嗣,最重要的便是安全。於離回歸六年來,雖長居大明宮內,與父親李紹並無太多接觸。但因其受寵程度和自身出色,李紹對他也是極其看重的。

於離也知道他是為自己好,因而笑得一臉真切誠懇:“大帥,他哪裏和我能比?”

皇甫惟明:啊……好想掐死他……

吐蕃王子被俘,振奮了各路唐軍士氣,也令吐蕃各方軍隊很是為難:皇儲在人家手裏,還打不打?

十二月,河西節度使王倕由河西出兵向大鬥拔穀,一路攻略新城、青海北岸,並大破吐蕃魚海軍,斬殺主將,俘虜副將,斬首三千級,生俘千餘人並牛馬羊駝八萬餘頭,論悉諾降唐;

尚息東讚因失職被撤回,換上因從蓋嘉運手中奪下石堡城而升官的大相莽布文。天寶二年春,莽布文領二十萬大軍前來圍剿安戎城。安戎城憑借城內糧食儲備和月前繳獲的萬頭羊馬撐了八十多日,河西援軍至。兩軍夾擊之下,莽布文大敗,被於離趁亂斬殺,吐蕃軍士被俘數萬。

唐軍優勢明顯,捷報連連,從前依附於吐蕃的邊境各小國紛紛降唐。

吐蕃讚普迫不得已再次請降,因金城公主已死,便以文華郡主的名義請降於唐。文華郡主不忍兩國戰火連連、軍民傷亡,親自率領使團由邏些城出發,至鄯州城隴右節度使府與大唐使節議和。

眾將雖說還對吐蕃讚普的項上人頭十分惦記,奈何聖人已有旨意下來,隻要吐蕃應允廢除赤嶺盟約,恢複神龍三年(707年)前的盟約,河西九曲重歸大唐,便可以答應議和。那河西九曲本是唐睿宗時作為金城公主的湯沐邑而贈送於吐蕃的,如今公主已死,自然要收回來。

這對唐軍來說自然是最劃算不過的。如今不僅河西九曲,再北一些的大非川、青海、赤嶺一帶都在吐蕃軍的控製之下,要讓吐蕃放棄這一大片土地,實在是太過肉疼。

唐使敢如此獅子大開口,並非因唐軍士氣高漲、捷報連連,而是聽建寧王透露了一個消息:吐蕃讚普赤祖德讚雖說嬪妃眾多,到目前為止,兒子還隻有兩個。次子是金城公主所出,剛出生就死於風寒,隻剩下長子郎支度。雖說那囊氏去年也懷孕了,但產期在今年六月,誰知是男是女。

唯一的繼承人在人家手裏,真是不得不下血本。

吐蕃使者依舊拖拖拉拉不肯答應,甚至提出了河西九曲可作為文華郡主的湯沐邑延續下去這樣荒唐的建議。唐使安大郎心中冷笑,當年若非吐蕃重金賄賂了鄯州都督楊矩,哪裏能輕易獲得河西九曲?見對方愈發有拖延時間之意,安大郎也收起了和顏悅色:“明日便是期限,請使者好自為之。”

和談勝利在即。然而越到最後關頭,也越發容易出現變數。

就在安大郎撂下最後通牒的當晚,萬籟俱寂,一行黑影悄然接近了吐蕃使者住處。他們隱匿於沉沉夜色當中,動作迅速、身手矯健,張弓搭箭的動作齊整如一,周身上戰火洗禮出的殺氣騰騰,顯然是軍中好手。

冰冷的箭鋒在微弱的月光下影影綽綽,就在頭領下令放箭的瞬間,一道火紅的影子由空中滑過。十數道紅光四下射出,一陣叮叮當當之聲響起,眾人箭矢前端的箭頭紛紛斷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