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傷口治療由於古樹的生長已進入衰退期,受到傷害時愈合和恢複的能力減弱,所以出現傷口時應適當處理以促進傷口愈合。小麵積的傷口可以適當塗抹消毒劑,對於創傷麵積較大的傷口或是主枝、大枝還應實施進行複位加固,並對傷口適當進行修整、消毒和塗抹防腐劑等。
3.1.4 修剪整形古樹的再生能力較弱,修剪時應格外謹慎,盡可能地避開主要幹枝、側枝,修剪應以“適當適量、少剪輕疏”為原則,主要剪除病枝、枯枝和危枝等,對於危枝和病死枝要及時清理、燒毀。對於部分觀賞性古樹來說,枯枝增添了古樹的滄桑感,增加了整體觀賞效果,因此修剪更應謹慎,除特別情況外,一般不予修剪。
3.1.5 病蟲害防治古樹衰老,容易遭受病蟲害侵襲,引起衰亡。因此,應密切關注古樹的生長狀況,對病蟲害應“早發現、早防治”,合理增加水肥管理,提高古樹的抗病、蟲害能力。
3.1.6 設置防雷設施古樹大都樹高冠寬或是孤立生長,往往容易遭受雷擊,因此需安裝避雷設施,以防雷擊。
3.1.7 其它城市空氣浮沉等危害物質較多,古樹能吸附大量的灰塵和有害物質,影響到觀賞和自身的光合作用,因此應對樹體進行噴水除塵和噴肥;對於生長極度衰弱的珍貴樹種,應當實施注射活力素和營養液,增強樹體抗性,改善古樹的長勢。
3.2 改善地下環境
3.2.1 改良土壤古樹曆經滄桑,土層裸露,人為活動的增加造成土壤板結、透氣性差,因此通過中耕鬆土、更換客土及增施農家肥、種植地被植物等對土壤進行改良,創造根係生長適宜條件,提高根係吸收、合成和疏導功能。
3.2.2 改善水肥管理古樹年老體衰,根係的吸收能力較弱,施肥時應在樹冠垂直投影輪廓附近,施肥藥量及濃度不應過大,防止出現“補而不受”的情況發生,施肥及用藥應量少次多、循序漸進,便於根部吸收。
3.2.3 開溝埋條通過開挖複壯溝和埋條的方法,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加營養,減少積水。
3.2.4 其它措施清除有礙古樹名木生長的地上、地下設施,減少人為對樹體及根部的破壞。
3.3設置警示標誌
為了減少人為對古樹名木的危害,可根據古樹的生長環境和生長狀態,設置隔離圍欄、堆土築台、設置警示標語,保護樹體不受人為侵擾,防止裸露根遭到踐踏,以免受到新的傷害。隔離圍欄應設在樹冠投影以外或樹幹外3-4m處。
4 古樹名木管理保護措施
4.1 建立健全檔案製度,做好對古樹名木的監管
健全古樹名木的檔案信息管理、設置保護標誌、劃定保護區域、製定保護措施、落實管理責任、做好日常的監測和養護工作。
4.2 廣開渠道,籌集資金保護古樹名木
拓寬保護資金的來源渠道,動員和依靠社會各界力量籌集資金,用於古樹名木的日常維護和管養,改善古樹名木的生存環境。
4.3 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公民保護意識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對古樹名木的認識,增強全民保護意識,製止和打擊破壞損毀古樹名木的行為。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沾河林業局茂嵐經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