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機購置補貼的現狀及存在問題(1 / 2)

農機購置補貼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論苑

作者:張淑雲

1 農業機械發展現狀

1.1農業機械裝備總量持續增長

隨著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購買、使用農業機械已成為農民改善生產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農民對農業機械的需求量不斷上升,各種農業機械的快速增長及配套設施的完善,逐步增強了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1.2農業機械作業水平明顯提高

近些年來,隨著農業機械總量的快速增長及多元化發展,農機作業領域不斷延伸,麵積不斷擴大。

實踐證明,通過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及農業機械的大力推廣和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大力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增強了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逐步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1.3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了農民收入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對勞動力的需求逐年增加,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尤為突出,而農村勞動力是一個重要的輸出渠道。過去由於我區農業機械的發展相對滯後,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被束縛在土地上,勞動力轉移步伐緩慢。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後,農業機械迅猛增加,農機作業領域和範圍進一步擴大,把農村勞動力逐步解放出來。隨著農民工待遇逐年改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1.4農機作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

隨著農機作業市場的拓寬,機手通過優質、高效的作業服務理念,農機經營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良好的經濟效益開拓了部分農機賢人、能人做大做強產業的視野,吸引、帶動了社會資金的投入。通過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運作,帶動農機作業向信息化、規模化方向邁進。

2 存在問題

2.1 農業機械的發展不平衡

2.1.1由於各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局部地方農業機械數量猛增,而另外一些地方的發展又比較緩慢,帶來的問題是機具多的地方,其固有的土地麵積滿足不了農機具的作業需求,於是便出現了農機作業市場的無序競爭,壓低作業價格,機械發展緩慢的地方作業價格又偏高,農民難以接受,濃厚的地方保護主義意識又使得機具多的地方的農機具很難進入,造成農機發展地區間的不平衡。

2.1.2農機維修服務工作跟不上,農機零部件供需矛盾比較突出。農機作業的季節性、短期性和突出性等特點,決定了農機具作業負荷增大,零部件磨損嚴重,故障率升高,使我區較少的專業修理人員難以顧及。農機零部件供貨渠道的閉塞,經銷商內部工作人員專業知識低等因素使零部件長時間不能發到故障地點,“三包”服務也很難兌現銷售機具時的承諾,從而引發各種矛盾的發生和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