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讀黑龍江省農村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2 / 2)

2.2微觀分析

在這篇新聞講話中,我們主要運用引語、語詞選擇等分析該新聞話語所蘊含的意識形態意義。例如:引述手段的應用反映了話語權的選擇,具體手段的應用,取決於作者所代表群體的意識形態。

語詞選擇

語詞選擇,如一些名詞以及特定的形容詞,作者也有特殊用意。例如標題“少數民族節慶文化”直擊文章主題意圖,使讀者預設到文章所講內容。接著講話者又在語料(a)中用到“曆史文化”、“民族文化”、“研究重點”、“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等詞語進一步強化主題思想,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是貫徹落實學會工作中心任務的重要體現。

講話者在語料(b)中用到“研討會”“學術交流”“學術成果”等一些專有名詞,顯示了我省對於黑龍江少數民族節慶文化的重視,並積極努力推動農村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讓讀者感受到黑龍江農村少數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到來,我省農村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

引語

引語也是新聞講話的重要方麵,特別是直接引語。講話者通常引用當事人或者權威代表的話來表述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從而影響受眾觀念。講話者直引“根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將民族文化作為研究重點,推進我省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積極參加我省民族文化事業建設。參與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挖掘、搶救、整理活動,努力為文化公益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服務。”的工作內容,借助官方語言和權威人士的話語明確的表達出我省農村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作用,推進和保護我省農村少數民族文化工作是目前我們工作的重心和緊要任務。

三、結語

農村少數民族文化作為黑龍江省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人類的無形文化遺產,是黑龍江省最古老也是最鮮活的文化曆史傳統。通過對以上講話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農村少數民族文化的未來與發展對黑龍江省少數民族及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具有戰略性意義。研究、保護和傳承薩滿文化不僅可以促進我省特色鮮明的農村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也可以向世人展示我省獨具魅力的黑龍江農村少數民族文化,同時又可促進相應的文化產業經濟的發展,以服務於地方。

我們更加不應忽視由農村少數民族文化而帶來的相應文化產業經濟及旅遊經濟。如版畫、神話藝術品的開發及生產,民俗博物館的創建不僅可以帶來經濟效益,同時又能向世人展示我省古老的文化傳統,使中國古老的藝術瑰寶得以傳承和弘揚。

參考文獻:

[1]Fairclough,N.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Cambridge:Polity,1992;Foucault,M.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London:Tavistock,1972.

[2]丁建新,廖益清.批評話語分析述評[J].當代語言學,2001(4).

[3]辛斌.批評語言學:理論與應用[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5.

(注:從話語研究的視角看黑土文化產業化的建立與發展,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麵上項目,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項目編號)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綏化學院外語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