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城區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1 / 2)

阿城區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論苑

作者:丁學友

近幾年來,哈爾濱市阿城區委、區政府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發展工作視為深化農村經營體製改革、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區域化布局、加快現代化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積極引導、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為我區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發展基本情況

截止2012年12月末,全區已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314家,合作社成員(社員)7500人,帶動相關農戶2萬戶。在31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從事種植業的有215家,占68.5%;從事養殖業的53家,占17.7%;從事農機服務的28家,占8.5%;從事加工業的4家,占1.2%;從事其它行業的14家,占4.5%。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正在成為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建設現代農業的一隻重要力量和有效載體。

二、發展主要特點

1、發展勢頭迅猛。28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均是2007年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頌布實施以來組建並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年平均發展近60家,僅2012年第一季度就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28家,其中種植業合作社24家,養殖業1家,農機服務業3家,而且有逐漸增進發展的趨勢。發展組建速度高於全省及全市平均水平。

2、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社發展初期,即在2010年前,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隻有種植業、養殖業農民合作社,現已向農產品加工、林業種植、農機服務等各行業延伸。合作社本身也已由過去的技術培訓、信息共享、生產資料的統購,向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認證、品牌統一注冊、統一加工和銷售等各層次發展。

3、組建形式多樣化。據調查統計全區31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由經紀人帶頭領辦創辦的有116家,農業種植、養殖大戶帶頭領辦創辦的有147家,鄉村幹部帶頭領辦創辦的有35家,其它形式帶頭領辦創辦的有16家。

4、種植、養殖業合作社突出。從調查情況看,全區種植養殖業合作社268家,占合作社總數的85.3%,種植業合作社主要有從事玉米種植的53家,水稻種植的63家,蔬菜種植的51家,養殖業合作社主要有從事養豬的29家,養牛的15家。

三、收到的主要成效

1、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了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由於合作社實現了同業生產經營者合作,通過統一生產計劃、統一生產資料選購、統一產品品牌和標識注冊認證、統一產品銷售等多環節的合作服務,把分散的一家一戶生產經營者組織為一定規模的生產經營群體,變盲目生產為有計劃訂單或合同生產,實現生產、技術市場、規模效益一體化。如哈爾濱金京稻米專業合作社、阿城區星泉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阿什河滿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等,把水稻種植農戶組織起來,統一生產技術標準,統一產品價格銷售,注冊自己的“鴨稻米”、“智彙”、“阿什河”牌大米,解決原來種植農戶自行銷售、無序競爭、農戶自身利益無保障等諸多問題。亞溝粘豆包加工合作社成立後,把300多戶粘豆包加工小作坊集中了11家加工點,統一了四個品牌,每年加工粘豆包300多萬斤,年產值600多萬元,產品銷往北京、沈陽、大連等地,部分產品進入超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