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繼續訓誡道:“朕是喜歡你的聰明,但朕有時候希望你像你哥哥那樣憨厚些,免得聰明反被聰明誤。當年你恃才傲物,聽不進去其他人的勸告,犯下大錯。流放兩年,還沒想清楚嗎?”
邵安愧疚的低下頭,沒有吭聲。流放期間,他多次回頭想過,如果重來一次,恐怕他還會那樣固執己見,即使明知是錯,他也想走下去。
皇帝也知道,邵安讀了那麼多書,什麼道理不懂,說多了也是白說。故不再贅言,長歎了一聲,道:“你惹出這事,打算如何善後?”
邵安聽見皇帝的這聲歎息,低著頭,愧聲道:“臣,請辭相位。”
皇帝靜靜的凝視邵安一會兒,才道:“你辭官,這堆爛攤子誰來收拾?”
“是臣失職,理應嚴懲。皇上您也需要給天下臣民一個交代。”
交代是肯定要交代的,但皇帝更不想損失自己的左膀右臂,也隻能隆重治喪,極盡哀榮。皇帝道:“追加蔣嘉閔太子太師銜,並賜諡號,特許其子侄入國子監讀書。”
這便是恩蔭①了,所謂一人入仕,則子孫親族,俱可得官。然此舉會阻塞寒門子弟入仕升官,故本朝唯有功臣重臣方能門蔭。像蔣嘉閔這樣的官階和聲望,尚不足以蔭補。可如今皇帝願為他破例,給予其家人如此厚加賜恤,恐怕不僅是以慰存亡,也是替邵安開脫。
邵安當然明白皇帝的意圖,心裏更加愧疚,一一記下所吩咐的事情。隻聽皇帝又道:“不僅對亡者要重殮厚葬,此次遇襲的所有人,都要給予補償。”
“是。”邵安問道,“禮部左侍郎董祈明,遇事臨危不懼,顧全大局。此次能化解突厥與我朝誤會,全靠他提供了證據。是否讓其替補禮部尚書?”
皇帝聞言,總算露出今日的第一個笑容,“算你識趣。”
※※※※※
京城,蔣府。
府前車如雲集,府內白燈掛素。由於蔣嘉閔以身殉國,皇帝加封其太子太師銜,賜諡號文忠。因此有許多官員前來吊唁,在靈前或真或假的竭力哀嚎,以表哀思。
但邵安的到來,還是驚動了蔣府的所有人。畢竟他乃堂堂宰輔,且身份尷尬。於是當看門的家仆見到丞相的車架時,張大嘴使勁揉了揉眼睛,確定沒認錯後,慌裏慌張的向裏屋通報。
蔣嘉閔的長子急忙出來迎接,領邵安來到靈棚前吊唁。邵安一路走來,看著府內白布高懸,一片縞素,心中苦澀萬分。蔣嘉閔本來可以在禮部度過一個安穩的桑榆之年,卻因議和之事,搭上了性命。這到底是時運不濟,還是命運多舛?
邵安敬香畢,轉頭看向幾位跪在靈堂披麻戴孝的人,他清晰的看到死者家屬臉上的哀戚之色,然而他卻無法安慰他們什麼,隻能依禮說一句,“節哀……”
長子忍住心底的悲切,默默地向邵安行謝客大禮,不發一言。邵安卻希望他們罵自己一頓,心裏反倒會好受些。兩人相對而立,靈堂霎靜。
————————————————————
①恩蔭:又可稱為任子、門蔭、蔭補、世賞。是指因上輩有功而給予下輩入學任官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