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留遺禍陷腹背危境,患無窮爭戰和困局(2 / 3)

半月後,蔣嘉閔並董祈明領使團出長安,高巍等人回京。

這次隨高巍去邊關的,除了李洪義,還有徐磊和李洪輝。話說這是徐磊和李洪輝第一次去西北邊境,更是第一次看見像無邊的大海中似的黃沙漫漫,他們二人的激動心情可想而知。

而李洪義倒沒有一絲興奮,他頭腦中的記憶被抹去了,但身體的記憶還在。向來路癡的他,卻能在茫茫沙漠中憑感覺辨明方向。這點讓徐磊更加相信了李洪輝所言,李洪義的確是在西北從過軍的。

見弟弟和徐磊這般高興,洪義問道:“你們以前真沒來過這裏?”

“沒有。”李洪輝和徐磊異口同聲的答道。

李洪義撓撓頭,想不明白為什麼他總覺得,自己在西北當兵時,身邊有朋友和兄弟相伴。甚至隱約記得他們三人在西北相扶相助,屢立戰功,難道這些全是自己的臆想?

高巍回來後,立馬向皇帝彙報情況。據他觀察,西甌並無調動兵馬,調集糧草之舉,應該無舉兵犯境之意。

皇帝思索著看來邊關暫時不會開戰,這樣便有充分的時間做戰前準備,故而略感心安;然思及邵安誅心之論,仍是不敢徹底放下心,便對高巍吩咐:“子重,你將三萬禁軍兵馬暗中調往西北。切記,分批調動,嚴格保密。”

高巍對此次調兵十分不解,“皇上,隻為了萬分之一的可能,就這樣大規模調兵,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實在不值。”

“這可不止是萬分之一。據丞相猜測,西甌王性烈,十有八九與其會有一戰,早做些準備為佳。”

“皇上,邵安的話不足信。當年要不是他妄議軍情,我們怎麼可能吃敗仗?”高巍翻翻白眼,又是邵安亂出主意,他一個文臣知道什麼?想當年要不是他出餿主意,李洪義會受傷失憶?我軍會損失八百精銳騎兵?

“夠了!”皇帝一拍桌子,“當年的事不準再提。”

高巍憤恨的咬了咬嘴唇,“皇上,軍國大事不能僅憑一人的猜疑,就做此決策,望聖上三思。”

“朕意已決!”

“皇上!”高巍跪下了,雙膝砸在地麵,卻不覺得痛楚。他雙手抱拳,目光灼灼的仰望皇帝。

皇帝抿了抿嘴,深邃的眼睛中辨不出喜怒,甚至連語氣也平靜如常,然說出的話卻讓人膽寒,他道:“服從命令,是軍人的本分。高巍,你要抗旨嗎?”

高巍渾身一顫,漸漸垂下雙手,低下頭閉上雙眼,“末將……遵旨。”

隨後的事卻並未如邵安猜想的那樣進行。西甌新王派出使臣出使長安,前來告知新王登基之事。他國使節態度謙和,毫無挑釁之意。

剛巧蔣嘉閔一隊人也快行至西北邊境,正好可以回訪。據說新王熱情好客,此番出使異常順利。這讓高巍的怨氣越來越重,也使邵安的懷疑愈演愈烈。

“從外交中可以看出,兩國關係和諧,並無敵對。不知丞相為何要杞人憂天?”高巍冷嘲熱諷道。

此刻殿中隻有皇帝、高巍和邵安三人。皇上為了西甌的事,特意將他倆召來養心殿,詢問一二。

“皇上,臣依舊維持原議。”邵安懶得理會高巍的挑釁,直接對皇帝進言,“臣認為,此刻西甌在外交上的表現,實屬反常。看似是想與我朝摒棄前嫌,實則是竄端匿跡,以掩蓋其真實目的。”

“真實目的?邵相認為,他有何目的?”高巍對此言論不屑一顧,質問道,“丞相別忘了,永康二十年,聖上領兵西北,西甌大敗。泰安二年,本將二戰西甌,敵寇再次大敗而歸。本將相信,即使再戰,西甌定不能與我軍精兵良將相抗衡。丞相何慮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