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巡撫(1 / 2)

韋直作為專案組的主領之人,又是左都禦史大人,對於此案的話語權頗重。

而大理寺卿費墨又站在韋直這邊,所以韋直執意要按已出的案件結果定二皇子的罪,合情合理,如果拋開二皇子這個特定的身份,連管平都無法個不字。

而周懷森一係圍繞辦案流程存在瑕疵這個缺點來爭論,就算能爭個五五開,也並不意味著這個事情就可以無限地推拖下去,朝堂畢竟還是有一套相當完整的流程,此時三司的審理已經做成案結呈遞到內閣和朝會上來,這件事情就必須要有一個結果。

但要一次功成,在今日就定二皇子的謀逆罪,基本不可能,拋開周懷森抓住的流程瑕疵來,朝堂也不可能在青帝還在龍椅上的時候,就把謀逆這個罪名扣在他兒子的頭上。

但專案組和三司這個朝廷重器為這個案子做了這麼充足的工作,局勢擺明就是二皇子輸了一手,所以即使這個罪定不到二皇子頭上,朝堂上按規矩也要做相應處理,砍一批輸家的手下來代罪,否則朝廷的製度就成了個笑話。

最後孫閣老終於站出來打了手太極,輕巧地把話題給引至向誰問罪這個方向。

周懷森所求的也就是這個,向誰問罪?隻要沒定二皇子謀逆罪,隨便拉誰出來頂缸都行,畢竟己方確實是棋差很多著,現在求個喘息機會,先拖個一時半會。

韋直看了看太子,太子沒有特別表示,韋直想了想,知道再堅持定謀逆是無用功,也就稍微地妥協了一下,同意孫閣老的斡旋,同意把二皇子定罪這個事情暫時擱置,轉而追究涉案人員。

韋直也清楚,這朝畢竟還是趙氏下,如果大家一刀就能把二皇子殺死,那這個皇子的名頭也太不值錢了。

而孫閣老能做到東閣大學士,自然也需要執正行事,不能太過任意偏頗哪方,所以孫閣老經過兩方溝通,權衡一番之後,還算公正地提出:對於辦案瑕疵,三司需派人下江南補齊證據鏈,補完所有附鑒流程;同時趙毅需依詔回京向宗人府報道,由宗人府主導入宮自辯流程,同時趙毅需對三司已獲得的現有罪證拿出有力的反證。

同時孫閣老提出:因為此案性質過於惡劣且敏感,所以朝廷既日下詔,派出江南道禦史巡按陪同專案組直入江南道鎮軍辦案,同時在案件未完結之前,巡按可暫兼江南道鎮軍監軍一職。

監軍這個臨時職差,一般隻會在戰時朝廷才會派出監軍入駐軍隊,孫閣老破例提出和平時期的駐地監軍這個提議,也算作對韋直願意妥協不定罪趙毅的補償,這等於給了太子去插手江南鎮軍鎮軍內務的堂皇借口。

禦史兼巡按,再加監軍,數職加身,稱得上是手握尚方寶劍了,這樣的監軍對軍隊將領有著臨時處置權,簡直就等於把鎮軍敞開大門交於太子手上。

孫閣老認為這個提議已經足夠誠意了,二皇子係願意用這麼重要的一道鎮軍來換取後續的應對時間,這樣條件的交換也算對整個朝堂有了個交代,百官也應該會服氣對江南案件的這個懲罰處理。

可太子卻依然不做聲,眼神發散地望著渺渺熏香的煙霧,貌似在發呆。

太子這個神態,韋直知道太子這是不滿意的表現,主人不滿意,那必須擼起袖子繼續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