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
作者:黨紅
世界期待美國也向IFRS趨同,從而成就財務報告領域的天下大同。但SEC仍然高擎保護美國投資者利益的旗幟,態度模棱兩可。
今年3月10日,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主席戴維-泰迪爵士在出席美國商務部組織的關於財務報告未來的活動中發表演講,指出“經年後回首之時,我們會發現2011年是決定財務報告未來的一年”。主席先生此語,一方麵高調彰顯趨同項目的成果和意義——IASB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即將完成的幾個優先級趨同項目不僅為雙方接近九年的合作劃上一個階段性的符號,同時也為那些承諾自2011年或2012年起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或與IFRS全麵趨同的國家搭建一個目標化平台;另一方麵,也是更重要的,繼續吹風美國采用IFRS的願景和宏圖——美國證監會(SEC)將於今年做出的是否要求美國公司采用IFRS的決定。
2011年美國到底是采用IFRS還是堅持US GAAP?結果還未定。世界期待美國也向IFRS趨同從而成就財務報告領域的天下大同。要知道,現在美國幾乎是遊離於IFRS體係之外的唯一經濟體了,日本的決定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選擇,歐洲和中國也都在盯著美國,全球會計準則若不包括美國成何體統?美國SEC一度為趨同鋪設快車道——2007年11月允許在美外國公司使用IFRS、2008年發布趨同路線圖——曾令外界歡欣不已,很多人認為美國SEC 2011年的決定幾乎沒有懸念,普華永道針對1400名CFO的調查顯示,大約有80%的受訪者相信IFRS的時代即將來臨。
但是,2008下半年開始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以及奧巴馬政府組閣後SEC主席的更迭,不僅令趨同進程放緩,而且使得IFRS能否取代US GAAP充滿變數。金融危機令可在“2009年12月15日自願先行使用IFRS”的110家巨型上市公司不願意在準則轉換方麵一擲千金——SEC預計這筆支出約為32007Y美元。2009年初擔任SEC主席的瑪麗·莎碧蘿女士,最急於處理的不是會計準則,而是麥道夫“龐氏”騙局案的善後事宜和金融危機暴露的監管漏洞。因此其上任伊始就放言,“向IFRS過渡並非優先考慮之事。”
更重要地,莎碧蘿對其前任克裏斯托弗·考克斯先生公布的路線圖本就心存疑慮,公開表示“不會讓路線圖縛住手腳”。於是路線圖公開征詢意見的期限一延再延;路線圖中最初確定的最早強製使用IFRS的時間由2014年推遲至2015年,同時取消公司提前使用IFRS的選擇權;製定工作計劃對六大問題進行跟蹤研究,為SEC2011決定提供相關支持。2010年10月底,SEC發布首份也是迄今唯一一份關於工作計劃的進展報告。報告僅就會計準則趨同模式和獨立準則製定程序得出初步結論,其餘問題都僅列出為完成計劃所應做的具體事情,看來距離工作計劃的完成還頗為路漫漫兮。最近sEC官員更是提出一個“和而不同”的建議,即兩大準則製定機構按照諒解備忘錄完成剩餘幾個趨同項目的過程中,US GAAP仍將存在,IASB公布剩餘趨同項目新準則後,FASB會考慮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