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是一冊新詩集,我不久才讀了的。署名的是“沙刹”;內容是詩文兩輯,而詩的一輯更有意思。我現在隻論這一輯。

《水上》裏的詩有兩個特色:它們的題材全是戀愛;它們的背景全是西湖。這是很大膽的辦法!一般的說起來,這冊詩必很單調,使人厭倦,不能終卷;但實際並不如此——我曾費了半天的工夫,一氣將它讀完了。可知它必有一種吸引的力量,超乎“單調”以上的。這就是它的作者的純一的心!

現在的新詩集很多很多,我得寓目的卻是甚少。以我所見的而論,它們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淺薄”。印在紙上,好像沒有神氣,念在嘴邊,也像沒有斤兩;這就是沒味。有味的便不同:譬如,有濃濃的顏色,有清清的音響,便是有味了。味在題材的深處,須細意尋探,才可得著;得著了味,題材的範圍與性質卻不成問題了。味是什麼?粗一點說,便是真的生活,純化的生活!便是個性,便是自我!現在一班詩作家,不能體會這一層,隻將他們小範圍的特殊的生活反複的寫個不休,幹燥而平板,自然使人覺得十二分的單調!有人說,這是生活的量範圍太小之故,我說這是生活的質太疏之故。證據便是《水上》!

《水上》的取材真是最單調了:戀愛與西湖這兩項,竟能寫成一冊詩!但它的每首詩有每首詩的意境,引起相似而微微不同的趣味,使人時時得些新鮮的東西,以防止疲倦的來臨。詩不算偉大,但寫景寫情的活潑天真,音調的諧婉,都顯示著一個清新雋逸而富於愛情的“自我”;那春花輕放般的愛情,便是作者的真的生活!因了題材的單一,不但不使作者的情感陷入單調,且反加增它純化的程度;我們因此更易接觸著他那純一的心了!若問如何可以把捉這個“自我”,這個“味”(自然不是限於戀愛的),我想還是去向自己的生活上打主意——培養深厚的同情,豐富的生活。

可惜《水上》不在手邊,不能引一些來證明以上的話!

1924年10月1月,《春暉》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