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冷江城外(2 / 2)

李源一年輕,並未覺得這番話從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小兵士口裏說來有什麼問題,隻聽得眉頭緊鎖心事重重,何挺進卻是鼓大了眼睛像看怪物一般瞪著葉楚青,想必是萬般沒想到手下的一個小兵油子居然能夠議論起軍事來這般頭頭是道。

葉楚青卻不管何挺進那瞪大了的眼睛,繼續正色言道:“眼下而言,冷江城既已陷落,以我殘軍不足百人,返道取城斷而不可取之,為今之計,宜速前往往西百裏的安奚城,安奚乃我冷江東西兩百裏內僅次於冷江的邊城,日駐守軍七百有餘,且是連接中原要道的要害,軍械糧草充足,若安奚尚存,我兩軍會合尚能有八九百的戰力,一麵可以派快馬往銅丘方向報急求援,一麵可以嚴加城防固守,即使蠻人大舉入侵,也能在南線諸城中留下一顆釘子作為後至大軍的支點。”

李源一隻聽得頻頻點頭,旁邊曹休卻忍不住發問:“蠻軍勢眾,我冷江城尚且不能支持片刻,又如何擔保安奚能守住城防?我卻覺得不如我們分兵往各城告急,合兵至一處,即使銅丘援軍晚到,我們也能禦敵十天半月。”

葉楚青正說得有板有眼,沒想到被曹休打斷,不由得一怔,仔細地瞧了瞧曹休,平日裏隻知道他有百步穿楊的武藝,不曾想也頗有自己的見地;這曹休身材五短,但上肢卻如熊虎般粗壯,肩寬頸短,目光如炬,能開二石鐵弓,力氣大得驚人,隻因獵戶出身,平日裏心直口快沒少做頂撞上司的事情,隻靠得鐵打的軍功做了個弓兵的什長。

“曹長官說得的確在理,”葉楚青朝著曹休頷了頷首,回又麵向李源一繼續說道,“但是眼下我們並不清楚蠻軍此次入侵是先從冷江著手集中軍力各個擊破,還是全麵出擊我南線各個邊城,若是後者,我們這不足百人再一分兵,難保有幾支隊伍能平安到得各城傳信,而先取一城固守,再作他議時也好留個退路,而且各城距離不遠,冷江城破,臨近城池必然知曉,南線各城同仇敵愾也隻是時間問題,我們守住離冷江最近的安奚,也是為收留各城援軍紮好據點。”

葉楚青說罷,李源一、何挺進、馬季、曹休幾人交換眼色,麵色凝重,事實上,葉、曹兩人的意見清楚至極,葉楚青提議全部兵馬速速奔往安奚固守求援,曹則主張分兵引援再集中南線楚軍與蠻軍對峙。

任何一種方法都存在莫大的風險,搞不好就要搭上這好不容易逃生出來的百來條性命,就看如何選擇了。

李源一沉默半晌,深吸一口氣道:“我將諸位從冷江城中帶出來,憑的就是眾將士手足齊心,眼下更是危急時刻,曹兄弟的分兵提議風險太大,兄弟們也多半負傷,且不談如何往各城送信,即使碰上蠻軍巡哨,人少力單時也免不了被分而殲之,還是如葉兄弟所言,大家仍合力於一處,先求穩再圖他議。”言罷,掃視一眼眾人,“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本就是絕處求生,葉、曹二人也並不覺得自己的提議就能有多大把握,既然見李源一主意多半已經打定,哪還有心思再去爭辯些什麼,紛紛諾下便回身去叫攏正在休息的中軍士。

葉楚青沒有手下,隻是朝李源一再行了個禮,便轉身要走開,沒想到李源一卻一把手搭住了自己的肩膀,“葉兄弟留步。”

葉楚青慌忙又回過身去,心道隻怕是自己一時心急沒顧得上上下尊卑跑來獻策,這李源一從小受的是最正統的軍中教育,料是要好好教訓自己了。

“葉兄弟不僅身手了得,看來兵書也讀過不少啊?”李源一倒是語氣平和,甚至還多有欣賞的意味在裏麵。

“李將軍謬讚,屬下軍戶出身,武藝都是自幼隨家父學的,打小習武之餘沒什麼別的愛好,拿著各門兵書習讀也權當讀書認字了。”葉楚青低頭答道。

“哦,軍戶?”李源一略略有些吃驚,按照中楚的律法,軍戶乃世代習武從軍的家室,生計都是靠衙門供給,斷不會少了日常的吃喝用度,而第一代的軍戶家主,幾乎全都是跟隨剛剛起兵征戰的楚王司馬玉秀的楚地親軍,時至今日,中楚國內也隻供養八千軍戶,但凡從軍的男丁基本上都是進了帝都禁軍,其中皇帝的長生軍中軍戶子弟的比例更是占了一半以上,可見司馬玉秀對自己這些老家底的信任。而眼下這個軍戶的子弟,居然在邊城當個不知名的大頭兵?

如此一想,李源一眯起眼睛,從上到下仔細打量起葉楚青來。

葉楚青隻覺得渾身有點不自在,見李源一不再說話,便再行一禮轉身正欲走開。

“葉兄弟!”李源一在後麵喊道。

葉楚青站住身子,還未回頭,又聽得李源一說,“刀很不錯。”

葉楚青笑了笑,“李將軍好眼力,此刀貌不驚人,但確實是家父留給我的寶貝。”然後大步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