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高中學生作文水平的思考(1 / 2)

教學園地

作者:溫 婧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也常常為此頭疼不已。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現在不少學生害怕寫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見了貓”,還有不少學生對作文“敬而遠之”。學生長此下去,不僅影響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製約了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如何有效提高中學生的作文能力呢?這是許多教師所關注的,下麵筆者就對所關注的問題闡述自己的幾點看法。

1 積累豐富的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1.1 語言方麵要建立“語彙庫”

語彙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彙,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彙,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彙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1.2 要加強材料方麵的積累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刮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以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1.3 要加強思想方麵的積累

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1)要善思。“多一分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2)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彙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2 常練筆

經常練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要想入作文的大門,並求得不斷進步,更重要的是多練。諺語說的好:“文章讀十篇,不如寫一篇。”這就道出作文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學習一篇文章之後,弄懂文章的結構方法,弄清文章的寫作特色,就要學著運用這些知識與方法去實踐,去練習,使之變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實際上,學習每一篇課文後都可以進行練筆,而片斷練習是練筆的一種好方式。片斷練習所花的時間不長,又達到練筆的目的。寫日記也是一種有效的練筆方式,天天堅持寫日記,以後作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