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日記體式
圍繞一個主題,用清晰的時間概念展示出事件的全過程。日記是一個人心靈的真實反映,所以這種文體,既能吸引讀者,增強真實感,寫法上還避免了單純的記敘形式。如作文《體驗“女朋友”》就以日記的形式表現了自己與女生交往的一段經曆,每則日記著力寫好一個小鏡頭,以此見證他的獨特體驗。
7.2 小標題串聯式
如同電影拍攝手法,將圍繞主題的文章材料進行多方位甚至是隨意的抓拍幾個鏡頭,使整個事件由孤立到聯係,從片麵到全麵,形成一個整體。各個鏡頭用小標題或者序號標列,能給人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感覺,又能避免單調的過渡。如作文《學習生活中的苦與樂》就用了3個十分搶眼的小標題——“起風了”“下雨了”“雲散了”。從表麵上看,它們是自然界天氣變化的寫照;深入文章,會發現它們更是“我”心理變化的形象表述,通過小標題,文章的情節一氣貫通。《我喜歡這樣的家》,小作者運用小標題“夫妻情——關愛,母女情——深摯,婆媳情——孝順”,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7.3 書信形式
如《謝謝你給我的愛》,小作者采用書信的形式,截取生活中的畫麵,用飽含真摯的語言,寫出媽媽對“我”的愛,因為運用了書信形式,讀起來情真意切。
8 語言要“美”——文章的外衣
“語言要美”這是閱卷教師青睞一篇作品的法寶。
8.1 用詞生動形象
妙用動詞、形容詞、修飾語、疊字等,如:“夕陽的餘暉下,青蔥的小草和著微風搖曳身姿,門衛的那隻圓滾滾的大白兔乖巧地倚臥在草叢裏,癡癡地凝望那片塗了油彩的瑰麗的天空。”善用修辭手法,如:“和善,猶如一股春風,一場春雨,吹拂滋潤著荒涼的大地;和善猶如一盆炭火,溫暖著每個心灰意冷的生命;和善,是一劑良藥,是陰雲遮不住的晴空,是一朵馨香的花朵。待人和善,給自己快樂,也帶給人們幸福。”
8.2 講究句式變化
靈活引用詩句、歌曲、名言、俗語、諺語、歇後語等,如:“‘1’是一個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撓的骨氣。於是,我們有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凜然正氣,有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英勇無畏;有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氣概。再如:“‘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每當耳邊想起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好像遇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般,感覺格外親切。”
8.3 綜合運用整句與散句,形成一種整齊錯落之美
寫作中,恰當地運用整句與散句,也能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整句形式較整齊,音節較勻稱,可以起到強調某種語義、加強語勢的作用。而散句自由活潑,富於變化,長短結合,可以避免單調呆板,把兩者融合起來,語言既生動活潑、揮灑自如,又節奏鮮明、氣勢貫通。例如朱自清的《春》中:“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作者把整齊勻稱的整句穿插在流利灑脫的散句之中,使自由散板的旋律中表現出一種勻稱的美感,疏散之中顯出整齊,自然之中蘊含節奏,和諧暢達。
作文最能打動人的是語言美,那些語言幹癟,缺乏美感,不生動,不形象,沒有文采的作品,難以引起讀者興趣。掌握了這些方法,輔助同步的訓練,教師在教學中正確引導,並且持之以恒,有耕耘就有收獲,有泥土就會有綠蔭,一個耕耘者隻要認認真真地勞動,定會有收獲!“不信東風換不回”,盼得“小簷日日燕飛來”。筆者相信,作文一定會一路耕耘,一路收獲,一路凱歌!
(作者單位:山東省蓬萊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