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單音節詞雙音釋義。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居多,而古代漢語則以單音節詞為主。由於成語在構詞過程中保留了很多古代漢語的規則,所以學生學習漢語時一旦遇到陌生成語,通常就會習慣性地對單音節詞進行雙音組詞理解。這種釋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古今意義差異不大的字詞,但漢語中一字多義的現象很多,且仍有一定古今異義的字詞,這時這種釋義方法就不適用於他們的學習理解,往往還會適得其反,影響正常運用。如“不速之客”,其中的“速”是“邀請”的意思,但很多學生都理解為“快速的意思”,這與前後文的意思幾乎不能搭配。學生如果不借助其他的釋義工具,就很難通過字麵意思領會其中含義。這種情況下由於望文生義而引發的成語誤用頻率就大大上升。
3 關於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漢語成語數量龐大,以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國成語大詞典》為例,共收錄成語一萬八千餘條,常用的也有三千餘條。成語廣泛地出現在漢語書麵交流中,不重視成語的教學難免會導致日後成語成為學生接收信息的障礙。學生在初始學習漢語階段接觸成語的機會很少,在口語和書麵語中使用成語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但隨著學生漢語水平的日益提高,交際範圍也逐漸擴大,在以後的交往過程中勢必會遇到一些常用成語。因此,在課本及詞彙大綱之外另給學生補充一定的成語詞彙還是很有必要的。因而筆者在此所提的建議均以提高學生詞彙量及理解能力為目標。
3.1 針對漢語程度較好的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適當補充一定的古代漢語知識
在現有的教材中,雖然也有漢語成語,但是畢竟隻是極少的詞彙,難成係統。隨著學生的閱讀量不斷擴大,出現成語的頻率也將會逐漸提高。此時教師不可能為了學生能夠準確理解文義而逐個講解成語。學生為了保證閱讀速度也更不可能逐詞查閱詞典。最終,如果想讓學生能夠自主掌握分析成語意義的方法,就非進行一些係統的古漢語知識普及不可。因而從釋義角度出發,著重為學生傳授古今異義詞和詞的本義及引申義知識是最實用的。教授過程中教師可總結出部分含有古今異義例字的常見成語讓學生集中記憶,如兵不血刃(“兵”原指兵器)、金城湯池(“湯”是熱水,“池”是護城河)、黨同伐異(“黨”原指偏袒)、無窮無盡(“窮”原有極、盡之意)、揚長而去(“去”原意為離開)、奔走相告(“走”原為跑的意思)等。
而教授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時則可以補充講解一定的文字學知識,這樣一方麵可以加深學生記憶,另一方麵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為便於學生增強成語積累,教學一線亟待一種更新更全麵的漢語成語詞典的問世
這種詞典較一般的漢語成語詞典不同,小學生使用的成語詞典除一般釋義功能以外還應列舉適量句子,並標注成語詞性、語法結構作用、感情色彩以及適用範圍等。學生平時的綜合測評中,選詞填空部分時常涉及成語辨析的題目,而讓學生能夠準確作答的最佳方法無疑是培養學生對成語使用範圍、感情色彩的辨識能力。可見一本帶有成語使用方法的綜合成語詞典對學生而言是非常實用的。
人們熱愛漢語成語,就要深入地學習和研究漢語成語,從問題存在的類型和原因入手,找出方法再對症下藥,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小學語言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辛店大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