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①咒②,是大明咒③,是無上④咒,是無等等⑤咒,能除一切苦⑥,真實不虛⑦。
①大神:指一種能實實在在地幫助人們消除心中一切障礙的神力。眾所周知,古印度的婆羅門教是一個多神教,它使人們對神產生畏懼,這是佛教所反對的。但這裏佛教又提出一個“大神咒”,似與一貫的主張相矛盾。推測經中之意,這個大神似應是理智之神。由這個理智之神幫助我們消除智慧上的障礙,以認識到現象背後的“是”。
②咒:是一種密語。
③大明咒:因為般若波羅密否定一切思維可能性,去掉一切無明,使“是”處於無蔽而“大明”於“天下”的狀態。因此,是“大明咒”。
④無上咒:無上指至高無上,揭示了般若波羅密是最高理性智慧,同時由於般若波羅密是形而上學,因此又暗示了形而上學是最高貴的。
⑤無等等咒:指出了沒有了等級,沒有了二元論的分別,不存在一切對立。
⑥能除一切苦:指出了般若波羅密使我們克服了哲學上的一切困惑。
⑦真實不虛:指“是”是真正的存在。
【譯文】
由此得知,般若波羅密就是理智之神,它能夠真正排除人們的一切思維上的困惑,去掉一切無明和二元對立,認識到“是”是真正的存在,是最高理性智慧。
【評析】
第七節論述了般若波羅密的意義。大神咒揭示了“是”是理智之神,大明咒揭示了“是”的自明性,無上咒揭示了“是”是形而上的最高理性智慧,無等等咒揭示了“是”消除了二元論的對立。
西方哲學中,“是”與光有著本源性聯係。佛教哲學中,“是”與光同樣存在著本源性聯係,“是”與光是同一的。觀、照、大明、無明等便暗示出佛教哲學存在著這一特征。佛經中,常將真如等同於無明,這是因為,真如是其自身顯示自身者,但它不是一種純然現成的狀態,它常受到遮蔽而處於無明狀態。也即是說,無明表述了真如處於遮蔽狀態中,隻有通過對無明的否定和剝奪,才有真如之無蔽的出現。也即真如是對無明的一種否定和搶奪。而當揭蔽之後,真如便處於大明狀態,它呈現澄明之光,啟明、照亮了萬物,使我們認識到現象界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影像。而這一認識,實質上是對奧義書哲學的繼承。《奧義書》中記載了:“隻有阿特曼才成為彼之光”。並認為下梵是上梵的外現,人們通過下梵能“看”到上梵的存在。這一認識應意味著上梵是一種顯現,好像一束光亮,照亮了一條道路。也意味著上梵與光有著本源性的聯係。正因為“是”與光存在著本源性聯係,古印度討論哲學問題的辯論大會才稱為無遮大會,暗示了通過辯論的揭蔽,能使“是”處於無蔽狀態而顯現出來。許多佛經中都記載佛陀大放光芒、佛光普照及佛教上的開光儀式,也暗示著“是”與光的親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