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藏線:最波瀾壯闊和神魂顛倒的旅程(3)(1 / 1)

大策劃

文/江靜

康西瓦達阪→界山達阪→紅土達阪

短短幾秒,死神已與我擦肩而過——我半個人和半輛車已經懸在河穀之上。久聞康西瓦的大風強勁,但隻有身臨其境才知道它有多麼可怕。

在翻越康西瓦達阪之前,我和大蔚遇到了此行中最大的險情。

那天的狂風特別厲害,透過頭巾像電鑽一樣呼哧哧往鼻眼和耳朵裏鑽。在逆風中騎行更是艱難,常常隻能推車而行,風大時,人甚至隻能蹲在路邊角落,以防被風吹倒。

一輛軍車停了下來,表示希望能搭我們一程,被我們婉言謝絕。為了爭一口氣,見風勢稍有減小,我們立刻又騎上車,麻木地埋頭苦蹬。此時,危險就在不經意間到來,一陣突如其來的側風,將我“啪”地連人帶車刮倒在地。

等回過神來,才知道短短幾秒,死神已與我擦肩而過——我半個人和半輛車已經懸在河穀之上。久聞康西瓦的大風強勁,但隻有身臨其境才知道它有多麼可怕,更何況秋冬的大風甚於夏季。因此,我隻得盡可能地小心翼翼,連騎帶推地移到康西瓦達阪腳下。

而此時又出現了一次險情!由於天色已晚,氣溫陡降至零下十幾度,加上體力透支,我的體溫下降,手腳漸漸地失去了知覺。就在最危急的關頭,路邊終於出現了一排工棚,我趕緊鑽進去烤了半小時火,當時已經快要凍得意識模糊了。幸好做飯的大媽及時燒好一鍋熱麵,連呼了兩碗才得以慢慢回複體溫……

那一晚,我們和十幾位築路工人聊到深夜11點多。他們幹的是最苦最累的搬石頭的活兒,雖然工資並不低,但日子過得異常艱苦。最難熬的是沒有手機信號、沒有電視信號、甚至沒有電。他們的日子幾乎與世隔絕,就連我打印的一份《新藏線騎行攻略》也被他們在昏暗燈光下輪番傳閱許久,像在看世界上最精彩的小說。

第二天,告別工人們,我們開始翻越康西瓦達阪。康西瓦位於喀喇昆侖山腹地,達阪海拔4280米,在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時,曾是新疆、南疆兩級軍區的前線指揮所,如今,有100多位烈士長眠於此。與自駕相比,騎行的優勢在於上升緩慢,有利於身體對環境的適應。一路上我們遇到不少高原反應嚴重的自駕車友,情況相當危險。

從奇台達阪經甜水海、死人溝,翻越5300米的界山達阪(新疆、西藏在此交界)和5400米的紅土達阪,這200公裏左右的路程,幾乎全線在海拔5000米以上。在紅土達阪腳下,海拔5200米的鬆西鄉,我們投宿在一個藏族工棚,夜裏11點還有自駕車友前來問路,而車上的乘客則都已處於半昏迷狀態。鬆西鄉規模極小,條件甚至連簡陋都稱不上,自駕車友唯有繼續前行。而我們能做的,也僅僅是祝他們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