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藏線:把所有美景串成項鏈的天路(3)(1 / 1)

大策劃

文/楊曉東

青海湖→茶卡鹽湖→都蘭→格爾木

在茶卡鹽湖,可以透過清澈的湖水,觀賞一朵朵形狀各異、栩栩如生的鹽花。進入荒野後,會看到一峰峰駱駝在路邊旁若無人地吃草,當車駛過,它們也隻是扭頭瞟上一眼……

離開青海湖,便駛入了柴達木的南段。從這裏開始,我們走進了無垠的沙海。途中會經過茶卡鹽湖——在這裏,可以透過清盈的湖水,觀賞一朵朵形狀各異、栩栩如生的鹽花,探求湖底世界的神秘,還可領略漲潮後湖麵上泛起的滾滾鹽海奇觀。

從鹽湖出來不久,很快就抵達都蘭縣城。都蘭,蒙古語中意為“溫暖”。它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南部,素有柴達木“綠洲”之稱,曆史上曾是吐穀渾政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驛站。我們把都蘭縣城當成驛站,加油、進餐,增添旅行中必備的物品。

離開都蘭往前走,就會進入荒野,會看到一峰峰駱駝在路邊旁若無人地吃草,當車駛過,它們也隻是扭頭瞟上一眼,根本無視你的存在。柴達木盆地荒涼而貧瘠,唯一能適應這種環境的動物就是“沙漠之舟”——雙峰駱駝。這段公路蜿蜒在一片黃茫的沙丘之中,大風吹過細沙飛揚,好在經過幾年的治理,公路兩旁豎起了一道道籬笆網,以及一層層井字形的阻沙植被……這讓我們看到了治沙的希望。

穿過這片起伏的沙丘,便到了素有“進藏碼頭”之稱的格爾木。在1954年春天之前,這座海拔2800米的城市還不存在,隻是地圖上的一個地名而已,但如今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格爾木,已成為柴達木盆地的中心城市。

駕車來到格爾木,令人不禁想起“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1910-1994)。正是在他的提議和帶領下,青藏公路在1954年5月破土動工,這一偉大的工程花費了230萬人民幣,動用了1000多名士兵、1000多民工和100多輛汽車,僅用了7個月零4天,就在當年12月奇跡般地把青藏公路修到了拉薩。

到了格爾木,已經走完了全長774公裏的青藏公路東段。根據多次從各條線路進藏的經驗,為避免或減輕高原反應,建議自駕者停留在格爾木休息一天,這樣既可以補充物資,又可以積蓄體力,還可以逐漸適應高海拔,為穿越後半段“天路”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