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備(1 / 2)

四月二十三日,左將軍皇甫嵩征入朝中擔任城門校尉。

自政變平息日至今不過八天時間,靈帝劉宏完成下葬,也選好了新的年號。今年五月以前是中平六年,五月開始就是初平元年。

劉協繼任皇帝,先是追封其母王氏為皇後,其後又追封何氏、皇子劉辯,皇子劉辯被追封為陳留哀王。

皇甫嵩入朝,董卓特意舉辦宴會召集公卿為皇甫嵩慶賀,地址就選在張溫的溫園。

何進時期,張溫是各方麵都有聯係卻又頗為中立的一號人物,進入魏越、董卓時期後,張溫依然堅持相對中立的立場,所以司隸校尉一職交給張溫,任何一方雖然眼紅,但也是都能放心、接受的結果了。

朱儁接受交州牧任命,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對董卓來說,魏越方麵的優勢會擴大,非常大的一次擴升。不計朱儁留下的河內近兩萬精兵,光是並州、雒都就此連成一片一事,就能極大的穩固魏越在雒都的地位,力量反饋到並州也能有效穩定魏真的地位。

董卓在河內變動時,沒有獲得多少利益,他現在隻關心自己能不能取得關中軍隊的控製權。

皇甫嵩交出兵權被征入朝中,難道他董卓就可以順利接手皇甫嵩的兵權?

別說是皇甫嵩的軍隊,就是他留在關中的軍隊,他想要獲得正當的統帥權,還需要魏越點頭。魏越不點頭,哪怕董卓至今位列三公錄尚書台事,他的舊部紛紛遣人來賀喜……可他知道,缺乏正當名義,他控製不住自己的舊部。

魏越對軍隊的影響力太高了,魏越不點頭,董卓的舊部根本不敢輕易上董卓的船。

能否讓魏越點頭,讓董卓接管舊部及皇甫嵩部軍隊,就成了董卓目前關鍵的轉折點。魏越守約,董卓華麗變身,成為含金量十足的大佬,而不是現在這樣,做什麼都要顧忌魏越的態度。

可魏越需要守約麼?

對此,董卓是絕望的,換做他來,不弄死對方就算是很大的胸懷了,更別說授予對方重兵。

溫園外,甲士護衛下,魏越看著一隊車馬過石橋而來,他視力優良出眾,看到隊伍前粗袍劉備、關羽、張飛的三騎身影。

董卓正引著一眾公卿前來迎接魏越,地主張溫,主題人物皇甫嵩都站在董卓身側。

見魏越關注那一隊即將向北遠行的車馬,董卓道:“來人可是大將軍故交?”

“昔年北路軍時,結識的軍中英傑。”

魏越說著回頭看張溫:“還請張公取三爵溫酒來。”

董卓做感興趣狀:“哦?究竟是何等人物,能讓大將軍這般掛懷。”

皇甫嵩也開口:“想來也不差大將軍多少,此般人物,確實要認識認識。”

魏越的脾性古怪,出名前後,領兵四處征戰時,都不怎麼熱衷於開聚會,這讓適應了宴會清談時政、交結朋友的當下人物頗不適應。

很快,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被魏越的親騎召集而來,一眾公卿當麵,劉備、關羽、張飛同時下馬,他們後麵還有一眾跟來下馬,看著劉備有些羨慕,他們都是盧植的弟子,目前多辭官護送盧植的屍骸和家屬返回涿郡。

曹操看到劉備三人有一種恍然感,也隻是對劉備笑笑,並不開口搭話,目前的他還沒有上前說話的資格。這一幫人中,魏越、張溫、董卓、皇甫嵩、馬日磾、劉弘,士孫瑞,袁術哪一個不在他之上?

“涿郡劉備,拜見大將軍、司徒董公、太尉馬公、司空劉公及諸位先達。”

“玄德兄,我自去歲冬日入雒,屢次相邀,為何拒我?”

魏越素雅白袍裝飾紫綬帶,腰懸玉帶掛著中興劍,發型則是很有開創性的軟翅唐巾,整個人本就身姿挺拔卓爾不凡,現在雙手負在背後悠閑發問,更顯得閑散飄逸,氣度卓群。

這個問題本就是劉備理虧,自己不來也就罷了,連個像樣的推辭都不給,導致張飛想去找魏越,都十分為難隻能按下這個想法。

“備癡長大將軍近十歲,大將軍天縱之才青雲直上,而備蹉跎數載不過軍吏而已,位不過三百石,功勳微薄難以啟齒。故,備無禮相拒,乃是無顏麵見大將軍。”

魏越看向張飛,張飛慚愧低頭;魏越又看向關羽,關羽也是如劉備、張飛那樣低頭,一副理虧致歉的樣子。

魏越輕歎一聲:“今玄德兄返鄉,你我就此相別,今後恐難再見,不知有何話語要說?”

“別無他事,備聽聞盧師遇害,乃大將軍授意閹豎所使然。”

“住口!”

“大膽!”

董卓、曹操、馬日磾、袁術齊齊大喝,在場公卿、衛士隨從都沒有好臉色,俱是按著劍柄,一旦時機到了,必然爭相衝殺上前,砍死這個凶頑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