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矛盾(1 / 3)

古隘口東北十二裏處,虎步營分作七隊布成斜線陣列,其陣後隨大營後撤的雜兵燃起十餘座煙台,黑煙彌漫消散掩護大營物資隊繼續後撤。

虎步營預備隊組建的後陣隻有三百餘騎,新上任的軍司馬黃忠眯眼觀戰,靜靜等候著預備隊插入戰場的最佳時機。

他終究是新上任的軍司馬,此前隻在南陽軍中效力過,後來在何進的大將軍做從事,幾乎就沒有野戰軍、邊軍的履曆和經驗。故而別說魏越,就連他的堂弟黃蓋都不敢輕易將一線的指揮權交給他。

這不是排擠黃忠,而是為了黃忠考慮,為了維持與何進的關係才做出的安排。

虎步營是魏越和黃蓋一起選拔軍吏、兵員組建的,先後經曆了黃奎、黃蓋,現在又來了一個軍司馬黃忠。就虎步營來說,其傳統就是軍司馬接替校尉,黃忠接替黃蓋幾乎不存在疑慮,隻要蔡邕派係與何進保持合作關係,今後黃忠必然會接掌虎步營。

這是一支跟著張舉、魏越南征北戰的中堅力量,自張舉叛變後,魏越對虎步營的影響力深入肺腑,這對中樞來說並不是好事情。於是就有了黃忠調任虎步營軍司馬的任命,黃忠是接掌虎步營阻力最小的人。

接掌虎步營,將虎步營拉到何進、中樞直管的陣營就是黃忠最大的使命。

如今突逢戰事,唯有上佳的戰場表現他才能服眾;若是這一仗中他表現不佳,別說軍中排斥,就連何進也容不下他。

古隘口東側山嶺之上,楊奉率千餘河東兵虛張旗幟為虎步營看守可能來自側翼的突襲。

衛仲道一襲黑光甲在身,見李樂部賊軍突襲而來卻見虎步營陣勢而頓足,不由讚歎:“懾敵如此,當見虎步雄風!”

“虎步雖勇,卻難嚇退李樂,否則他怎麼敢出城追擊?”

楊奉本就是桀驁之人,河東衛氏那麼大的招牌讓白波軍打碎了還用腳踩,自然對衛仲道沒有多少敬意,口吻平淡而自信:“李樂曾在虎步營為屯將,精熟虎步營戰法,自不會輕觸交戰。料想,應該是想列陣典兵以拖延黃公覆。”

說著他扭頭,對自己一眾軍官講道:“虎步營名為步兵卻有半數精騎,李樂猝然來戰一旦勢頹,虎步營自會乘利而進銜尾追殺。他不懼兵敗身死,可他怕絳邑失陷。”

衛仲道不解,不怕死卻怕丟城,詢問:“這是為何?”

瞥一眼衛仲道,楊奉輕歎一口氣道:“白波軍渠帥郭泰於李樂有恩,今郭泰與張舉作亂河內。若絳邑為我軍所得,那我軍自可進軍河內夾擊賊軍,如此一來郭泰、張舉必然敗亡絕無幸免之理。若是我軍不入河內,以張舉之能及所部悍兵,多少能有些出路。”

稱讚李樂的忠義?

衛仲道不覺得李樂有行為算得上忠義,哪怕李樂保護了他們夫妻倆,畢竟忠義有大小之分。如關羽那樣忠於主君就是忠於國家的概率過於稀少,加上需要關羽反抗曹操的忠義形象來反襯依附曹操的官員,各種加工之下,才有了關羽忠義千秋的形象。

至於張舉所部的其他出路,對此衛仲道也不願深入討論。

張舉殺的他河東衛氏三百多年基業崩解,本身是血海深仇,自是希望張舉敗亡;可張舉善戰,而其所部與郭泰部又是徹底的太平道餘孽,張舉所部不會出現內亂和投降思想,要打敗張舉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就河內局勢來說,目前需要鎮壓黑山軍,怎麼敢消耗兵力去跟張舉硬拚?

所以,就地方形勢和朝廷大局來說,張舉進取河內無望的情況下,很可能在地方軍隊的配合下一路突破而出。連突圍都不需要,河內兵、並州軍都缺乏合圍、逼死張舉的必要。

衛仲道與楊奉話不投機,轉身來到另一側觀望南麵戰場,他們與魏越直線相距不過七八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