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有備而來(2 / 2)

薑武部步軍陣列還在前進,他們一丈八、兩丈三的長矛陣列比叛軍陣列足足短了近一丈,兩軍陣列靠近後弓弩、標槍、投石零散攻擊至於,兩軍槍林對戳難分上下。

隔著三四裏距離,魏越看不清具體戰鬥,但也清楚劣勢所在。

自己的軍隊是老兵,進攻技巧、勇氣都有,問題是就缺那麼一丈距離,無法戳到對方陣列,所以陷入對峙遲遲無法取得突破,打出漂亮的戰果。

“主公,皆是竹矛。”

就近觀察的戰鬥的斥候來報,成廉轉述時提議:“竹木堅韌卻不耐利刃斬擊,不妨遣鄧展所部劍盾銳士趨前破之?”

超長槍方陣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缺點,那就是側翼……難道真的就正麵無敵?

魏越此前也迷信槍陣,不過擁有騎兵優勢後他便有些看不上槍陣了,這是窮人才玩、當做看家寶的東西。超長槍方陣正麵並非無敵,因雙手持矛無法配盾之故,所以非常怕勁弩攢射;其次,精銳的劍盾兵配合熟練,破超長槍方陣如砍菜。

魏越卻是眯眼陷入思考,他信任手下的將領,對付這種萬人級別的戰鬥應該不存在大的問題。

先是胡才部詭異的行軍變化,現在又是突然展現出來的超長竹木長矛……擺明了都是有針對性的在克製他。這不可能是胡才的策略,應該是張舉早早布置下來的。

長矛陣列抵禦騎兵衝擊是一種不得已,且行之有效的對抗手段;哪怕自己的重裝衝騎能衝破胡才部的陣列,可產生的損失與戰果做比較,絕對不劃算。起碼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任何忠心於自己的精銳武裝都是寶貴的,要盡可能的避免折損。

在魏越分析胡才部還有什麼特意針對他的後手時,前線搏殺的薑武部穩步前進。

敵陣竹矛雖長,卻不耐斬擊,很多的竹矛都被斬成了幾截,一排排竹矛被一層層斬斷,長度優勢蕩然無存。

當雙方長矛距離接近時,殘酷的對戳開始了。

槍叢如林在呼喊聲中整齊的戳來戳去,擺動的槍叢下雙方死士挽盾提刀滲透突擊,隻要殺到對方陣列中就能造成極大的傷害和混亂。

薑武部戰旗緩緩前進,而兩翼的騎兵陣列卻不做攻擊,騎兵不動,賊軍兩翼擺出的幾個持矛小圓陣也不敢動,隻能眼睜睜看著薑武部向前推進,殺得己方中央陣列節節後撤,留下一地無頭屍體。

“敵陣三倍於薑武,卻難抵薑武攻擊步步後退,為何會如此?難道僅僅是因為疲憊?可這才初步交手,正是銳氣十足之際,誰敢輕易後退?”

魏越眉頭緊皺,胡才部絕對是有備而來,絕不是冒然來救援絳邑。絳邑很重要,隻要絳邑在白波軍手中,那麼就能有效牽製魏越的兵力,自然而然入侵河內的張舉不會腹背受敵,可以專心對付朱儁。

絳邑在叛軍手中,那麼魏越也也敢深入侵攻,胡才部、韓暹部自然也就有充沛時間的消化人力、物力,將現有的人力、物力資源訓練成重要的戰鬥力。

之前判斷胡才部中軍很有可能現在全力修築營壘,所以全軍下意識的想要迅速擊破胡才部遠道而來,稍顯疲憊的前軍,然後追擊潰兵一路掩殺,予以胡才部中軍重創,盡可能的降低今後古隘口的防禦壓力。

口中輕聲自問,魏越想到一個坑,若胡才部的中軍在裴柏村並未修築營壘,而是列陣休息恢複體力,企圖以逸待勞。

而自己兵力劣勢,先破其前軍再追擊,必然人馬乏困。然後一頭撞上去,雖說不至於大敗,最少也要折損骨幹力量……精銳的老兵、騎兵都是魏越今後的骨幹。

“傳令,劉渾部沿西嶺穿插,斷敵軍歸路。”

“再令,西嶺夏牟部擇機與劉渾部彙合,以阻斷敵前軍歸路為要,不得擅自追擊掩殺。”

“三令,宋武、司馬敘二部糾纏敵陣兩翼,莫使敵軍逃竄;並傳令薑武部,說敵情有變以穩妥為主,注意軍士氣力休緩,不可一意強攻。告誡典韋,不可輕易擊破敵陣,待斷敵軍歸路後,再予以重擊。”

一連幾道命令發出去,魏越忍不住回頭向北,果然看到了衝天而起的幾道黑煙……絳邑守軍李樂果然率兵出城追擊過來。

這是一套針對他的組合拳,可惜韓暹部沒能參與進來,不然三麵夾擊過來,自己最佳的選擇就是原路返回,迅速向太原方麵後撤。

如果韓暹部已經接近戰場了呢?

不可能,漢軍都打不出這樣精密的配合,更別說隸屬兩個方麵的白波軍。

即便運氣差到了極點,韓暹部也不可能這麼快、巧合的出現在戰場;起碼最快還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才行,何況他還有臨汾城做緩衝。臨汾城在手,他的後路就在,大不了不要臉麵了,帶著軍隊先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