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懸魚太守(2 / 3)

說著焦儉稍稍側身,對蔡琰拱手解釋道:“羊府君持政清廉,月初……”

月初時,羊續長子羊秘護送母親來南陽與父親團聚,結果羊續閉門不見。他妻子闖入太守府質問,羊續就將自己的資產展現給妻子,隻有一套換洗的衣服和麥、鹽,連自己日子都過的緊巴巴,光憑俸祿又怎麼可能養的了一家子過優渥生活?

羊續就這樣把妻子、長子打發回泰山老家去了,所以羊續依舊是孤身赴任,家屬不在南陽,那麼他的兒媳婦蔡琬也不會在南陽。

得悉如此,蔡琰露出敬重神色,又為難看魏越:“師兄?”

魏越也是皺眉,安慰道:“待拜訪羊府君後再衡量去處,若無法兼顧,那我再送昭姬回江東就是,不必憂慮。”

焦儉見此也是無奈,如果魏越因為護送蔡昭姬回江東而拒絕征辟,那實在是可惜了。

對此沒有辦法的焦儉惋惜輕歎,抱拳一禮,幹幹說道:“某這就去通稟羊府君。”

焦儉點了一名小吏帶路引魏越、蔡琰及一眾親隨去歇息,本人則徑自去找羊續稟告。

稍稍洗漱之後,魏越與蔡琰結伴走在太守府的畫閣中參觀,這裏牆壁上都繪畫著曆任太守全身圖,並有簡略的文字介紹。資金富裕的郡府都有這種慣例,南陽又是強郡、大郡,故而這裏的畫閣修建的富麗堂皇,規模比羊續辦公的廳堂還要大。

蔡琰見魏越看著畫沉吟不語似乎在思考什麼,她不知道這種地方有什麼好值得思考的,再看看麵前的畫像,是前漢的太守畫像,與現在並無什麼關聯。心中好奇,一路走來她能猜中魏越的很多行為,現在找不到頭緒就問:“阿越所慮何事?”

“地方誌,我有心請蔡師出麵號召各地士族搜羅古籍謄抄副本,編撰州郡地方誌,以錄各地風俗、人文、英傑、大事。”

趕在戰火燒毀一切之前,盡可能的搜集文字資料編撰成書,這樣能最大化的保留剛直、頑強的漢風。

魏越說著神態認真,扭頭盯著蔡琰雙眸:“昭姬,我寧願散盡家資,也要促成此事。”

大麵積的與各地士族互動,其中的政治壓力十分之大,尤其是在這個矛盾尖銳、幾乎無法緩解的時期。如果蔡邕這麼辦,搞不好會招來朝中各方的一致打壓。

蔡琰很清楚自己父親為什麼一直隱居,龜縮在江東,可魏越又絕非不明事理的人,為什麼會提出這種自取禍端的事情?

“昭姬,我立身陣前時,所思所想不過盡人事聽天命,對勝負、生死之事從未強求過。而此刻,修撰地方誌一事,已深入骨髓難以根除,不論多大艱辛,我都要促成此事!”

抓著蔡琰寬大袍袖下的手,魏越說著眯眼:“我也知形勢不便,然形勢自會有變時。若早早搜集地方史籍,今後蔡師編撰州郡地方誌時便會省力不少。”

“可父親已是知天命之年,能否等到乾坤清朗時也是……”

“昭姬……不論蔡師有生之年能否修撰完成,這州郡地方誌的總編依舊是蔡師。雒都石經與鴻都門學已觸犯了各地士族的根本,恐難以長存。若為蔡氏一族百年計較,當以太史公為先例。”

輕輕握著蔡琰的手,魏越心中早已經對衛仲道判了死刑,和聲鼓勵道:“以昭姬的智慧,相夫教子未免委屈,不妨做個女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