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葬禮(1 / 2)

南郡,魏越從襄陽順沔水向南而行,行不到百裏,就不得不受邀參加一場發生在宜城的葬禮。

這是原南陽太守秦頡的葬禮,不久前秦頡陣亡,其故吏抬棺經過宜城時,準備在這裏安葬秦頡,而不是運回秦頡在宜城東南的故鄉鄀縣。

魏越一襲素衣,領著一眾部曲頭目與黃承彥一起走著追悼儀式,整個過程中魏越神情平靜,他已經看慣了生死。某種意義上來說,秦頡這個牛人在大幕拉開前意外戰死很惋惜,可戰死沙場,又何嚐不是一眾精神上追求的滿足?

與魏越不同,參加秦頡葬禮的荊州士族、官吏鮮有能如魏越一樣平靜的,他們都在擔心南陽的叛亂掀起更大的戰亂。

當年神上使張曼成掀起的南陽戰場,讓轄地三十六縣,人口二百四十萬為天下諸郡第一的帝鄉南陽直接損失三分之一在籍人口,後麵這三年還未恢複過來,又是一場軍隊內部發生的叛亂,說不好會波及整個荊州。

走完儀式,簡陋的流水席上。

成廉忍不住好奇,低聲問:“少主,秦君鄀縣人,為何葬於宜城?”

黃承彥握筷挑著餐盤中一條江魚,聞言,頗為感慨的說:“此事也頗為巧合,當初秦君為江夏都尉,就近任職南陽以抵禦賊軍。北上南陽途徑宜城時,登北城而視,相中城外一處宅院,又駕車前去細看,便對左右說此處適合做墳塚。及趙慈叛亂,秦君遇害後其故吏、鄉黨送棺槨回鄉,過那處宅院時,拉車二馬皆駐蹄不動。念及秦君當日所言,出資買此宅,以便下葬。”

秦頡出身荊州,又在荊州擔任要職,而且本人又擅長軍事,他的突然陣亡,極大的震撼了荊州上下,各方麵的影響是很大的。

靠近南陽的荊州名士、宗族代表都參與了這場葬禮,商議如何預防趙慈叛軍的攻掠。

在黃承彥有意解說之前,魏越便早早了解到趙慈叛變與太平道組織並無什麼關係,純粹是一場不滿退伍的老兵發動的嘩變。而這場嘩變直接導致措手不及的秦頡被圍殺,威名赫赫的秦頡如此意外的身死,進而導致當初四散逃亡的黃巾軍殘部生出了很不好的想法和行為。

趙慈籍貫江夏,是秦頡的舊部,履曆大戰卻無法晉升,而朝廷又命令各郡裁兵,趙慈赫然在列。故而趙慈以一個士兵的身份發動嘩變,一口氣格殺郡守秦頡……發動叛亂者身份之低,戰術目標完成之迅捷,都是令魏越十分感興趣的。

隻是可惜了秦頡和趙慈,兩個今後能有大作為的人才就這麼相互換掉了。

趙慈如今肆掠南陽,已攻破宛城周邊六座縣城,正集合兵力強攻宛城,一旦宛城失陷,必然又是一場新的張曼成之亂。

眼前,魏越見黃承彥神情中隱隱透露出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希望自己能帶人救援宛城。對此事,魏越沒有摻合的心思,不是他看不到這件事情的好處,而是他不方便參與。

在荊州賢達之士看來,魏越的三千餘匹馬,足以讓趙慈所部叛軍的戰鬥力發生質變,如果得到這三千匹軍馬,擁有突擊能力和遠程奔襲力量的趙慈部,沒必要再死磕宛城,將有更多的選擇。在黃承彥看來也是如此,魏越手裏這三千匹軍馬,關係趙慈部的生死存亡,說是趙慈部必得之物也不為過。

可就是如此重要的三千餘匹軍馬,讓魏越從趙慈麵前硬是驅趕到了南郡襄陽。除了看出魏越膽量大外,也可以看出來很重要的一點……趙慈怕魏越,懼怕魏越的五百部曲。

魏越也隱隱察覺席間一些麵善的人物多在觀察他,或交頭接耳討論著什麼。

這是一個打入荊州士族集團的好機會,論今後的發展潛力,無非四個士族集團並列一流而已:河北、潁川、荊州、揚州。其中荊州、揚州有大量的北方避難士族,荊州與揚州的區別就在於揚州士族更排外一些,荊州貼近中原,具有更高的包容性。

以江夏黃氏的威望、潛力,甩開劉表占下荊州也不存在問題。若提前團結荊州士族,今後黃氏、自己的機會就顯得非常大……不過,劉表姓劉,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而又有南陽帝鄉的光輝先例擺在麵前,荊州士族選擇時的心思會更複雜,不好推算。

有礙於自己的規劃,雖然心動,故魏越沒有搭理黃承彥言語中的話茬,隻表示:“關中屯駐驍銳十萬正摩拳擦掌,走武關調兵南陽十分便捷。更何況宛城近年來屢經戰事,城中士民通曉軍伍戰法,又明白趙慈破城後之淒慘,故滿城上下決心守城皆出死力,豈是趙慈萬餘烏合之眾所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