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產業競爭情報在產業風險預警中的應用
綜合管理
作者:高暢 申紅豔 李楠欣
摘要:產業風險預警是產業健康順利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總結產業風險預警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將產業競爭情報理論引入產業風險預警工作中,指出產業競爭情報在產業風險預警中的三大作用的基礎,並從風險識別與預警指標體係建立、情報收集與分析以及風險預警運行機製構建三個方麵分析了產業競爭情報在產業風險預警工作中的具體應用,為產業風險預警工作提供了新的視角。
關鍵詞:產業 產業競爭情報 風險識別 預警
產業風險預警是宏觀經濟風險預警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大力推進,世界各國之間經濟聯係不斷加強,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麵臨的風險大大增加,尤其是在走向國際市場過程中,由於缺乏相關信息且對國際競爭環境及相關競爭對手不了解,我國部分產業經常處於劣勢,屢屢受挫,對其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威脅。
目前,產業風險預警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部分國家和政府也開始重視建設相關產業的監測和預警係統。從國內外產業風險預警研究的相關文獻綜述來看,目前國外的產業風險預警研究主要集中於銀行業、旅館業和國際快遞業等產業,而國內研究開始主要集中於農業、金融業、保險業、房地產業、電信業等產業領域,近幾年隨著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眾多學者開始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風險預警問題。在實踐方麵,我國於2001年啟動了重點行業進出口監測係統,初步建立了化肥、汽車、鋼鐵三大行業的產業損害預警係統;2003年,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和北京新華在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發布了涉及十大行業的《中國行業景氣分析報告》;同年,易觀谘詢和通信世界聯合推出了“中國電信產業景氣指數”。截至2010年初,我國已建成9000家監測企業產業損害預警直報係統,監測行業覆蓋汽車、鋼鐵、紡織等16個重點行業,我國產業風險預警體係的建設已經初步取得成效。
但是,目前的產業風險預警研究主要基於產業經濟理論和風險管理理論,主要預警方法為警兆預警法和警素預警法,其預警體係構建也隻是針對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壁壘以及減少貿易摩擦而建立的一種產業監測係統,難以應對目前產業所處的複雜的國際競爭環境、相關競爭產業的發展狀況和產業自身發展的異常情況。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更加全麵、成熟的理論來指導產業風險預警實踐工作,規避產業發展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將產業競爭情報理論引入產業風險預警工作,不僅可以幫助產業認清發展環境、識別潛在風險,還可以幫助產業增強抵禦風險能力,提高競爭優勢,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1.產業競爭情報的內涵
2008年11月15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陳峰研究員在中國科協第182次青年科學家論壇上提出產業競爭情報的概念,引起了情報界的廣泛關注。此後,以中信所、中科院為中心的一批學者對產業競爭情報的含義、要點及內涵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陳峰等人認為產業競爭情報是指麵向產業競爭係統、向本國或本地區產業鏈內的企業群體提供其所需的動態性、應對性情報的研究與活動。張立超等人認為,業競爭情報主要是指采用全球產業競爭視角,從產業全局的角度出發,通過對不同國家或者地區間的相同或相似產業所處的產業競爭環境的實時監測,及其對影響該產業領域發展的相關情報要素進行搜集、整理、加工、分析,在此基礎上製定出相應的產業競爭戰略,從而最終為該國或地區整體產業競爭力的提升而服務。基於此,本文認為,產業競爭情報是指以特定區域的某一產業為服務對象,通過跟蹤、監測產業及產業發展環境為產業獲取競爭優勢提供情報的活動。
從產業競爭情報的概念可以看出,在產業競爭情報中,競爭主體是特定區域內的處於同一特定產業鏈中的企業集群,開展產業競爭情報的目的在於提高該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實現整個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因此,產業競爭情報具有準公共物品的屬性和顯著地正外部性。但是,由於產業競爭情報一方麵是整個產業中所有企業的共享信息,另一方麵又麵向的是某一特定產業而非所有產業,因此,產業競爭情報又同時具有非競爭性和可排他性。
從產業競爭情報的內容來看,產業競爭情報可以表現為企業競爭情報的共性集成,也是政府競爭情報乃至國家競爭情報細化和具象的體現。它所涉及的範圍囊括了企業競爭情報的範圍,並延伸至全產業共同關注的內同,重點包括其他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布局、產業共性技術布局與突破、政策與法律法規,等等。具體來看,產業競爭情報的主要內容包括競爭對手情報、技術競爭情報、市場情報以及政策法規與戰略情報。
2.產業競爭情報在產業風險預警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