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梁奇達生平年表(3 / 3)

10月6日從建設暨大師資隊伍考慮,親筆給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讀書、即將畢業的暨大青年教師周××回信,殷囑畢業後回暨大任教。

年底省委派人代替梁奇達職務,遂離開暨大,養病。

1965年

2月中南局監委轉通知中央監委同意給予梁奇達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的處分,梁奇達沒有簽字。

3月13日向暨大黨委、省委工作組、省委、省監委提出對省委工作組的“檢查報告”及暨大黨委“關於對梁奇達處分決定”的一些事實的說明。

1968年

“五七”幹校勞動。

1971年

幹部“解放”,被派往肇慶地委任宣傳辦副主任。

1973年

調回廣州,任廣東省教育局副主任,下鄉調查研究,主管廣東省中小學教材編寫組工作。

1976年

調任廣東省體委副主任,兼任廣州體育學院革委會主任、黨核心組組長。以大刀闊斧的魄力,主持“文革”後體院複辦,上靠黨的政策,下靠群眾,消除派性,調整建立新的領導班子,到教學第一線,從而把體院工作扶上正軌,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

1977年

12月出席廣東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1978年

3月出席中共廣東省黨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3月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複辦暨南大學,要求當年籌備當年招生開學。

3月廣東省委任命楊康華為複辦暨大領導小組組長,梁奇達為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複辦工作。其時,1963年冤案尚未平反,對梁奇達的處分尚未撤銷。

4月與楊康華、羅戈東等赴京請示廖承誌及教育部關於暨大複辦事宜。

4月任命為暨大黨委副書記

4月製定《暨南大學發展規劃綱要(1978—1985)草案》,廣泛征求意見。

6月9日《暨南大學發展規劃綱要》獲得由廖承誌主持召開的第一屆董事會通過。

期間在中央、省委和楊康華的支持下,為充實暨大師資隊伍而奔跑。經多方努力,借調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病理專家楊簡教授、調入藥理專家羅潛教授、骨科專家鄺公道教授、眼科專家李辰教授、血液研究專家鬱知非教授、張愛誠教授、宋史專家陳樂素教授。登門力邀秦牧出任中文係主任,力邀老教育家王越教授繼任暨大副校長,並為之配備助手,使老專家更好地發揮作用。

1979年

1月5日在支部書記、科以上幹部會議上講話。提出春節前的主要工作是學習中央工作會議、三中全會文件,通過學習解決重點工作轉移問題。要珍惜、理解這個轉變,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是關係到黨、國家的命運問題,要把三中全會公報學好吃透,聯係本校實際。不學好,一定跟不上。

會上宣布學校領導幹部分工:

梁奇達協助楊康華管理全麵工作;

王越、韓托夫管理教學;

朱明管人事;

羅戈東管總務;

其他各主要部門都作出了明確的安排。

5月23日在全校學生大會上講話。盛讚師生員工的高度熱情。說,開始複辦時,隻有十多人,夜以繼日地工作。老師自己動手搬儀器設備回校;炊事班為搞好膳食,從新市采購,訪問學生;全國著名的病理學家楊簡教授輔導學生至深夜無法出校門,和鄰居合鋪過夜,還向全國各地發信要求支援暨大;數學係老教授也因輔導學生深夜翻校門回家等等。

6月7日中央教育部批準梁奇達任暨南大學副校長。

7月31日暨大文科教學經驗交流會上作總結報告,對如何根據僑生特點辦好華僑大學作探索性發言。

9月向省紀檢會提出“關於暨大六二年事件及對我處分的申述”,要求複議。

12月出席廣東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1980年

7月6日在暨大“廣州校友會籌備會”上講話。著重介紹複辦後暨大的情況,闡明學校辦學方針、任務。今後將在新老校友的支持下,暨大將辦成新型的華僑大學。

9月校黨委會召開會議,傳達省委關於進一步學習執行《準則》和黨章(修改草案)的通知。梁奇達在會上講話,對學校如何貫徹執行省委通知作了動員部署。

10月8日在全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作總結報告。講了“政治思想工作的位置問題”、“認識新時期青年的特點,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要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的藝術水平”等內容。

12月在暨大董事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暨南大學複辦兩年工作情況報告》。彙報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僑務政策的情況,複辦兩年來所取得的成績。總的說,基本達到《八年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第一步,即初步恢複。提出存在的困難和今後的方向。

1981年

1月出席中共廣東省黨代會。

2月出席廣東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5月20日在學校第四次黨員代表會議上代表黨委作工作報告。大會經過充分醞釀,選舉梁奇達、李辰為暨大出席省第五次黨代會代表。

7月1日在全校師生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作題為《中國共產黨有能力把社會主義事業引向勝利》的報告,著重論述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人類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製度無比優越;中國共產黨有能力把社會主義引向勝利。

文中道:無產階級革命者不論是在勝利的形勢下,或是革命遭受挫折的時候,都應該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念,把科學社會主義的旗幟一直舉下去。這才是革命的堅定性。

1982年

1月7日廣東省紀檢委下達63冤案平反批複:撤銷1965年給予梁奇達同誌撤銷暨南大學黨委書記和副校長職務的處分。

2月2日當選為省五屆人代會代表(佛山代表團)。

3月校黨委開展“反腐蝕”鬥爭,舉辦黨員骨幹學習班。梁奇達在會上講話,強調對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警惕。任何人也不能打保票,認為我校是清水衙門。我們必須把“反腐蝕”鬥爭搞好,搞到底。

1983年

1月出席中共廣東省黨代會第五次會議。

1月與來母校探望的82屆畢業生,舉行座談會。

3月當選為廣東省顧問委員會委員,連任兩屆。

4月心肌梗塞,入院搶救。

5月初轉入省中醫院繼續治療。

9月初轉廣州軍區157醫院繼續治療。

1984年

1月16日出院。

是年參加省顧委組織的整風學習,開展“對照檢查”,到珠江三角洲參觀調查,到深圳特區,到增城、龍門等地區調查。加深對三中全會以來黨製定的方針政策的理解,特別是對改革開放加深認識。回來後,寫出《整黨收獲及努力方向》,表示今後在省顧委安排領導下,搞點調查研究,發揮餘熱,在有生之年為“四化”再作些貢獻。

10月為《五桂飄香》寫序言。

1985年

8月為《珠江洪濤》撰文《艱苦的戰鬥輝煌的曆程》

1986年

參加省顧委組織的參觀調研活動。

9月—10月上旬到華東地區的江西、江蘇、浙江三省。

10月下旬到廣西參觀、調研。

1987年

2月帶港商何××一行到海口屯昌“晨星”農場參觀、考察投資環境,意欲引進外資,為海南島的改革開放出力。

3月9日參加廣東省委全會(全體顧委委員參加)。

7月—8月參加省顧委華北地區調研參觀團。先後到山西、內蒙古、河北三省考察。

8月14日參觀包頭市內的“稀土研究所”受啟發,聯想到廣東的稀土開發。

10月赴廣東省內羅定、信宜、高州、化州、海康、廉江、電白、陽江、開平等地參觀調研。

1988年

秋深入革命老區五桂山、南蓢、南頭等地調研後,撰寫《中山老區建設情況和問題》、《大布鄉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

10月應邀任廣東省老區建設研究促進會理事。

1989年

8月28日廣東省委組織部通知,批準梁奇達同誌離職休養。

1990年

4月主持籌集12萬元為開平博建會龍裏本村安裝自來水管道,使全村村民飲上自來水。

是年撰寫《五桂山戰功垂青史》。

是年主持錄製《珠江縱隊四十周年紀念大會盛況及戰鬥曆程》。

1991年

11月到深圳麒麟山幹部療養院療養。

12月到寶安參觀調查農村改革情況。

是年撰寫《思潮澎湃憶黃健——黃健同誌逝世十周年紀念》。寫詩《珠縱成立46周年感賦》。

1992年

撰寫《檳榔山戰鬥十烈士碑記》。

帶領暨大醫學院藥物學專家到開平彼迪藥廠,研究開發新產品。

6月應邀赴澳門參加澳門濠江中學校慶活動。

1993年

4月籌集30萬元為家鄉修水泥村道。

10月24日到美國、加拿大探親。

1994年

8月—9月為修建家鄉博建學校與梁嘉同誌及家鄉幹部等籌款60多萬元。梁奇達與家人幾年累積捐款11.5萬元。

1995年

7月應新華社澳門分社的邀請和原珠縱老戰友梁嘉、周伯明、歐初、葉向榮、楊子江、羅章友等共赴澳門訪問。

10月暢遊三峽。

是年主編《紀念李進階同誌》,撰寫《人去情留憶進階》和《中山人民對抗戰的貢獻》。

是年賦詩《捍衛南疆五桂嬌》、《念愛女愉辛殉職十周年》、《采桑子八十感懷》、《遊三峽》、《讚明湖》、《巾幗英雄姿》、《遊嶽陽樓》、《參觀渣滓洞》。

1996年

春為《晚霞金輝》題詩;為《長洲兒女》題詞“長洲鄉革命功績永垂青史,長洲鄉革命烈士浩氣長存”。

1998年

11月撰寫《王均予同誌與中共廣東地方黨組織的恢複和發展》。

2000年

5月隨省顧委訪問團赴澳門訪問。

7月1日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2001年

年初體檢發現腸癌,經醫生與家人反複研究商討,決定采取保守治療。

2002年

4月隨顧委參觀團到東莞參觀。

6月30日病發,入住廣東省人民醫院東病區。

9月28日晚20時48分辭世,走完艱難而光榮的一生。

10月9日部分骨灰安葬於暨大明湖湖心亭旁翠柏樹下。

10月9日部分骨灰安葬老革命根據地中山五桂山上一鬆樹下。

10月10日部分骨灰安葬在家鄉“博建學校”校園榕樹下。梁奇達和暨大莘莘學子同在,和五桂山的青山綠水同在,和家鄉的父老鄉親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