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梁奇達生平年表(2 / 3)

1946年

6月29日隨廣東北撤部隊在大鵬半島鯊魚海灘乘坐美軍大型登陸艦,啟程北撤山東煙台。

7月5日隨北撤部隊抵達煙台。

是年任廣東北撤部隊新編幹部大隊政委。

1947年

是年被派往由劉少奇創辦兼任校長的華東黨校學習,任第一大隊黨總支部委員兼小隊長。

12月參加中央工委土改工作隊,被分配到平山縣西柏坡一帶搞土改。土改團由劉少奇直接領導。

1948年

年初工作隊返回西柏坡,根據調查結果,就關於對農村土改中存在的問題,向劉少奇同誌彙報。劉少奇同誌聽完彙報後,指示土改工作隊回去複查,要實事求是地落實政策。根據劉少奇的指示,回村後,對群眾做了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消除被“搬石頭”的原鄉村幹部和被錯劃成分的富裕中農的怨氣,重新選配鄉村兩級幹部班子,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

夏在西柏坡參加土改複查工作總結會時,受葉劍英總參謀長邀請到其家做客。葉劍英還鼓勵梁奇達等到華北軍政大學學習軍事。

夏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安子文安排到華北軍政大學軍事第一部學習戰略戰術。入學前,在石家莊外圍的一個鄉,受到朱德總司令的接見。

1949年

冬南下廣東。奉命籌組珠江地委,後任珠江地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

創辦“珠江公學”,任校長。招收珠江地區青年、部隊青年入學,培養骨幹,3個月一期,共辦兩期。學文化知識、社會發展史、黨的政策。畢業後到基層,參加征糧、剿匪反霸等工作。有些人後來成為縣市地級領導骨幹。

12月創辦《珠江人民報》(1950年改名《珠江農民報》),是地委機關報,配合土改、清匪、反霸做宣傳工作。又辦《土改通訊》,交流各地情況。

1950年

年初舉辦知識分子學習班。參加學習的主要是中學校長、教師,部分小學校長,共千餘人。目的是通過學習了解我黨方針政策,為新的人民政權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是年對城鄉教育機構進行整頓。

是年領導“邊縱文工團”和“珠江文工團”,他們深入珠江城鄉宣傳演出,深受歡迎。

是年在中山石岐建立中心“新華書店”,為社會提供優秀的文化知識書籍,為中山各中學提供統一的教科書,推廣編印《政治手冊》。為配合新政權服務,為剔除封建的、半殖民地的文化服務。

是年接管衛生機構(當時,衛生、文化部門都歸宣傳部管),派專人管理。克服缺資金、人力、場所等困難,創建石岐“婦幼保健院”。

是年參加土改工作團,任副團長,到寶安、番禺工作。

1951年

代表廣東省地委級宣傳部參加中央宣傳工作會議。

1953年

是年珠江地委、西江地委及粵中地委一部分合並組成粵中區黨委,在江門北街辦公。任常委、宣傳部長兼黨校校長。

辦《粵中學習》,一周一期,每期萬餘份,指導幹部學習。

辦《宣傳通訊》。

1954年

夏農村正開展互助合作運動。深入三鄉區大布村調查,肯定當地經驗,反複強調組織互助合作必須堅持自願互利政策,通過粵中區黨委發下通知,重申此原則,確保運動順利開展。

6月隨粵中區黨委遷往佛山。

期間成立講師團,32個縣,108個講師,集中備課,梁奇達任團長。

1955年

春粵中地區大旱。粵中區黨委發動群眾抗旱搶插,戰勝災害。其時在順德召開的區黨委各有關部門、各縣(市)區黨委領導參加的宣傳動員大會上講話,鼓舞群眾戰勝災害奪取豐收,會後“講話”刊登於報,起了良好作用。

1956年

2月調任廣州高教黨委,任副書記、書記。

1957年

任廣東省高教黨委副書記、書記。

9月12日暨南大學籌委會成立,任籌委會委員(陶鑄任主任委員),後被委任辦公室主任,具體領導籌備工作。

1958年

省高教局、教育廳合並為省教育廳,任黨組書記、副廳長。

根據陶鑄同誌建議,省委決定,暨大在廣州補校基礎上擴建。

5月率隊往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參觀高校辦學情況,同時洽談師資問題。回穗,即隻身搬入原廣州補校,拚起課桌作睡床,開始具體的籌備工作。

6月被任命為暨大黨委代書記、副校長。期間與其他領導幹部一起積極進行選聘教師、配備行政幹部、建校舍、招新生等工作。

8月7日—8月13日組織領導幹部就辦學思想和辦學方法進行學習,製定出《五年躍進規劃》。

9月24日暨南大學如期舉行開學典禮。梁奇達完成了中央、省委交付的重建暨南大學的使命。

9月暨大籌委會完成任務,宣告結束,成立暨大建校委員會。廣州市市長朱光任主任委員,梁奇達任委員。後召開暨大建校會議,梁奇達特邀主管城建的副市長林西與會,會上林副市長當場拍板華僑補校以南、黃埔大道以北、鐵路以西、壕溝以東的地區劃歸暨大使用,占地約60萬平方米,解決了暨大的用地問題。

9月27日帶領師生赴江村修鐵路,住江村草棚裏指揮,並參加勞動。

11月12日在暨大全校教工共青團員會上講話,號召大家解放思想、下定決心投入科學研究熱潮中。

11月16日晚到暨大煉鋼現場指揮生產。

11月17日主持暨大鋼鐵廠出第一爐鋼水。

年末與黨委一班人多次討論和動員解決全校師生員工的生活問題。

1959年

2月15日在全校教工大會上作總結發言。提出“以教學為中心,生產勞動服務於教學,所辦工廠服務於專業”,號召全校師生掀起學習熱潮,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努力。

又提出教學、科研、勞動的安排實行1:3:8製(全年1個月休息、3個月勞動、8個月教學),每周實行5:1:1(休息、勞動各1天,教學5天)。

2月為了提高理論教學質量,親自掛帥,與黨委各成員集中部分處級以上幹部、各支部書記、馬列教研室教師,組織若幹專題小組,擔任教學。

3月3日暨大學生課餘藝術團成立,為加強領導,與杜桐、楊嘉教授出任顧問。

3月底和學校領導幹部一起組織領導“教學觀摩團”,深入教學第一線,和學生一起聽課,貫徹黨委領導、教師、學生三結合的群眾路線,進行評論。

夏為解決南北校區被大片水田阻隔,交通不便,基建材料無法運輸的困難,考慮長遠的整體校園的環境綠化而提出建“人工湖”。10月,經黨委研究,決定成立工程指揮部,負責工程的具體指揮。

10月8日主持“人工湖”(明湖)施工典禮並講話。

11月6日在暨大教學經驗交流會上講話。

11月19日在校黨委及行政擴大會議上講話。報告學校教育革命情況,提出“三管齊下”,即奪取政治思想、教學科研、勞動三豐收。

12月23日人工湖按計劃提前一個月完成。

是年為解決學校基建中建材(尤其鋼材)匱乏的困難,拍板采用“竹筋薄殼建築法”,用竹筋代替鋼筋,興建六棟教工宿舍,1960年竣工,交付使用。後在1961年又用此法興建4個“蒙古包”式的學生飯堂,1962年竣工交付使用。

人工湖建成後,與黨委成員一起研究製定暨大校園綠化藍圖,交總務部門實施。

1960年

1月2日與校黨委各成員一起研究生產和改善師生員工的生活問題。決定成立“三人小組”專管這方麵的工作。號召幹部、師生、員工支持這項工作,開展“四獻”活動(獻種、獻苗、獻計、獻力),爭取半年改善生活。

1月13日召開黨委會,傳達省委關於加強理論工作的決定。決定在全校師生中掀起一個聲勢浩大的、以學習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方向的理論學習運動。於1月14日發出通知。

1月19日在全校學習毛澤東思想誓師大會上講話。

1月22日在教育革命研究組理科小組召開的擴大會議上講話。談今後如何以教學大綱為中心研究教學革命,在教學中如何以最新的科學課題結合課程和專業等問題。

1月25日在華僑、港澳同學躍進誓師大會上講話。分析國際形勢和印尼排華原因,鼓勵學生下定決心、克服困難、發揚光榮傳統,對祖國作出更大貢獻。

3月30日在全校歡迎歸國僑生來校學習大會上講話。代表學校致辭歡迎,讚揚僑生的愛國精神。

4月校黨委提出“一定要把膳食質量提高一步”的號召,梁奇達向教職工說明:“搞好膳食是推動教學科研、勞動生產的重要工作。”並組織領導小組,加強對膳食工作的領導,和黃健下廚房與工人一起勞動。

4月任命為暨大黨委書記。

5月4日校黨委決定召開學校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梁奇達任主任委員。

6月28日到河南農場看望參加勞動不久的華僑預科同學,到田間和同學們一起割稻子。

7月29日召開暨大第五次黨員大會。代表黨委作總結報告,說明兩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白手起家,開設9個係、16個專業、1個研究所,已設立了綜合大學應有的科係。在教育中擬訂課程新體係。又指出在教學設備、師資、課程設置等方麵還存在許多問題。

8月要求教工會在暑期安排好教工的生活,以貫徹黨中央勞逸結合的指示。教工會就在暑假組織教工到北京、上海、中山、佛山等地旅遊,到湛江、鼎湖休養。校醫室組織病者打太極拳。

是年末至1961年初為度過全國性的暫時經濟困難,保障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戰勝肝炎、水腫等疾病,和黨委一班人研究對策。艱苦奮鬥辦起農場、菜牛場,為飯堂提供豬、魚、鵝、肉和蔬菜等副食品;發動師生動員海外親人捐獻化肥支援農業,部分縣、市見暨大生活困難主動提供副食品;開辦服務食堂,為持有僑彙證的學生服務,從而大大改善了師生員工的生活,控製了疾病蔓延。

1961年

2月24日為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寒假期間學校在西樵山召開黨政領導擴大會議,會上講話,明確今後要“以教學為主”的指導思想,采取措施保證教學時間不得挪用。考慮僑生的特點,我校學生可適當減少勞動時間。

8月22日為貫徹“高教60條”,暑假期間學校在新會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會上總結時強調要提高教學質量,精講多練。鼓勵師生勤奮讀書,要重視培養尖子學生,增設選修課,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課外輔導。

1962年

4月11日在全校教工大會上作報告。總結貫徹“高教60條”的情況,部署進一步貫徹“高教60條”。

夏組織政治理論師訓班,科學社會主義組到增城縣新塘公社參加“整風整社”運動,以開闊視野、提高社會活動能力。

1963年

5月暨大黨委根據省委工作組不符合事實的檢查報告,作出“給予梁奇達撤銷黨內外職務的處分,並建議行政上免去其副校長職務”的決定。對於結論和處分梁奇達當時就不同意,沒有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