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積金何以“逆襲”(2 / 3)

盡管青島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方麵沒有透露公積金貸款額度是否用完這一情況,但根據市公積金公開發布的數據,2013年上半年,青島市住房公積金中心共向16564個職工家庭發放貸款52.85億元,完成全年貸款發放計劃的84%。而6月至今,青島住宅市場持續回暖,下半年的公積金貸款發放的額度壓力可想而知。

事實上,公積金“吃緊”也隻是今年以來的情況。前幾年巨額公積金“沉睡”的煩惱仍曆曆在目。

公積金緣何“沉睡”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住房公積金製度發揮了貨幣分配、籌資建房以及自助性功能,但隨著全國各地房價的不斷上漲,近年來,公積金在解決住房問題中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弱化。

雖然公積金的產權性質是“個人繳存,單位資助,所有權歸個人”,但《住房公積金條例》規定了以買房為核心的提取條件,未買房者因不涉及住房消費,無法提取公積金,這便使得許多人長期承擔繳存義務,卻享受不到公積金的實惠。而即使是買房,想動用公積金也並不容易。

青島的於先生前不久才貸款買了一套85平方米、總價100萬元的商品房,但是他打消了用公積金貸款買房的念頭。實際上他和妻子的住房公積金賬戶上已存有2萬多元錢。眾所周知,選擇公積金貸款,可以享受比商業貸款低的利率優惠,那麼,於先生為什麼要放棄呢?

“公積金貸款的額度不夠,如果采用混合貸款的方式,開發商就取消商業貸款的85折優惠。而且,聽說公積金貸款比較麻煩,精力上也顧不過來。”於先生說,在他的同事當中,大家都繳納了住房公積金,但是真正使用的寥寥無幾。

“一直以來,中低收入者都是繳存公積金的主力。而對於他們來說,用住房公積金來買房,由於房價高企,無疑是杯水車薪;拿它來看病,或讓孩子上學,現行法律又不允許。他們隻能望‘金’興歎。”有業內人士表示,實施住房公積金製度的初衷是好的,然而限製太多、調整太慢、跟不上房價等因素,使得公積金的作用大打折扣。

因為所繳納的公積金不能用於住房的首付款,也就是說,隻能參與還貸,這便讓很多買不起房或是交不起首付款的人無法動用屬於本應屬於自己的這筆錢。另外,一些城市高漲的房價,已讓住房公積金“趕不上趟兒”,額度不夠的尷尬使得人們必須采用混合貸款的方式,在辦理公積金貸款的同時,還需要辦理商業銀行貸款,一套房子,辦理兩次貸款手續,麻煩可想而知。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公積金貸款程序本身的複雜性和繁冗程度,開發商也是一塊很大的“絆腳石”。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公積金遭到開發企業的冷遇呢?

“進入年底,公積金的放款速度在明顯變慢。如果一定要到明年初才放貸,我們年底回款任務就完不成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開發商“嫌棄”公積金無非兩種原因,其一是由於公積金貸款審批時間較長,手續麻煩,導致開發商的資金回籠速度明顯變慢。此外,向銀行提供住宅按揭商業貸款的客戶也是一些中小開發商獲得開發貸款的附帶條件。

就這樣,很多可以使用公積金的人紛紛與公積金擦肩而過,大量的住房公積金沒有被利用起來,安靜地“沉睡”在銀行的金庫裏。

製度亟待完善

然而,就在人們為如何喚醒巨額“沉睡”資金而憂慮的時候,全國多地卻出現了公積金額度告急的現象,這著實讓人摸不到頭腦。

實際上,住房公積金短缺的出現並不合乎常理,有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我國住房公積金結餘9000億元。這說明,至少在一年之前,住房公積金的利用率並不高。剛剛還在“沉睡”,怎麼突然就“吃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