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成效初現
財專欄
作者:張嗣興
安倍經濟學的起點是日元貶值,其最直接的考量是通過促進出口,帶動日本經濟。其推出同時,讓一些貿易國感到了貨幣戰爭潛在的威脅。
近時,有一個新創的專有名詞“安倍經濟學”很熱。這一專有名詞是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姓氏“ 安倍”和“ 經濟學”組成的,用於代指日本為治療經濟長期通縮的一攬子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包括激進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和深化結構性改革三方麵。由於自去年11月起一直引發猜想和議論,而在經濟學界熱火。
一季度GDP數據是安倍晉三上任後的第一個完整季度數據,也被視為是日本經濟複蘇計劃的第一份綜合成績單,讓人們第一次有機會窺見安倍經濟學的初步效果。據5月16日日本官方公布的數據,日本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前一季度增長0.9%,超出市場普遍預期,年化增長率高達3.5%,為2012年一季度以來最好,也高於美國的2 .5%和歐元區的-0.9%的經濟增速。一季度經濟增長主要受到消費者支出增長和出口攀升帶動,意味著安倍經濟學開始見效。
安倍經濟學的起點是日元貶值,其最直接的考量是通過促進出口,帶動日本經濟。據日本財政部數據,2013年一季度日本出口總額為1790億美元,進口總額為2100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2%和6%,經常賬戶赤字增幅4300萬美元。如果將上述數值折成日元,並將彙率變動因素考慮在內,那日本2012年出口額為16.4萬億日元,進口額為18萬億日元,而2013年3月分別為17萬億日元和19萬億日元,同比上漲分別為3%和8.1%(采用的彙率:2012年3月日元兌美元大致彙率80;2 013年3月日元兌美元大致彙率95)。短短半年,日元對美元貶值幅度約有30%。毫無疑問,這帶動了出口行業的複蘇,使得出口相關板塊大幅上漲,帶動日本股市輕鬆躍上15 0 0 0點大關。通過購債以及擴大基礎貨幣供給,壓低長期融資成本,擴大投資和消費,是安倍經濟學緊接著的第二步。4月2日的日本央行會議決定實行“質、量寬鬆”政策,宣布自5月份每月購債7. 5萬億日元,兩年內將基礎貨幣翻番,同時日本零利率政策繼續執行。受政策的影響,日本基礎貨幣投放量以及市場流動性持續增長。日本央行數據顯示,4月份日本基礎貨幣月度環比增加82.3%,而流動性同比增長1.5%,同時銀行貸款持續穩步增加。日本央行公開數據顯示,3月份日本銀行貸款同比增加1.9%,2月份同比增速為1.8%,連續18個月正增長,其中區域性銀行和二線銀行月度增速為2 .5%,城市銀行增速為1. 2%,上月增速1.1%,顯示增長穩健。區域性銀行繼續增加對當地公共機構的貸款,同時大型公司並購基金規模增加,定額存款和存單同比增長3 .4%。受益於日本央行大規模寬鬆政策的影響,日本家庭工資水平和就業率也在小幅提升,加之股票市場帶來的財富效應,日本家庭消費和投資在一季度持續增長。
綜合一季度各方麵的指標,受益於安倍經濟學的大劑量刺激,日本經濟複蘇跡象初現,隨著政策掛上快擋,日本經濟未來還將進一步走強。鑒於此,就斷定安倍經濟學是日本經濟複蘇的靈丹妙藥,未免為時尚早。在安倍經濟學已踏出的兩步中,反饋也不盡然全是積極信號。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銀行貸款在增加,企業投資目前增加卻有限。一般而言,訂單需求是企業投資增加的先行指標,從新增訂單的角度去看,日本整個一季度環比不及去年四季度,可見日元貶值給日本帶來的積極影響有限。據日本央行3月份經濟調查報告,2013財年日本的資本支出仍然比較有限。其二是從價格增長水平去看,4月25日公布的數據是全國範圍內的CPI為- 0. 9%,比上月進一步下行,而東京地區的增速為-0.7%,在上月-1.0%的基礎上上行,離日本政府設定的2%仍有很大距離。其三是日元貶值在提升日本出口產品競爭力的同時,也增加了日本進口價格的壓力。日本是一個能源進口大國,進口品種最大的壓力來源在於能源在日元快速下行過程中,進口價格的快速上漲,如果日元加速下行,這種壓力對於日本將更加明顯,日本政府將不得不采取幹預措施,從而動搖日元貶值策略。最後一點是自日本央行宣布執行新一輪貨幣寬鬆政策以來,各主要期限日本國債收益率均大幅上漲,波動加大。過高的債券收益率將影響日本政府付息以及日本政府財政改革的努力。日本財務省5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日本國債規模已達991.6萬億日元,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今年日本政府債務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比率將達到245%。不斷上漲的國債收益率,將顯著提高日本政府的融資成本,從而對日本的財政安全造成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