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蔣曉鬆來說,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又有了新的創作“選題”了。這選題,就在離博鼇不遠處,地名叫樂城。
2001年,蔣曉鬆第一次邂逅樂城。當時,他的第一感覺是又來到了一處世外仙境。“樂城就像萬泉河上漂浮的一片小葉子,它既有延綿700年的悠悠古風,又曾是樂會縣治所在地。我仿佛又回到當初看到博鼇時的感覺,心裏湧動著激情與衝動。”
此後,與在博鼇的初期一樣,蔣曉鬆仍然是首先做功課——他不停地踏上樂城島,迄今算來已不下100餘次,樂城島早就靜靜地收藏在他的心裏。
“我想象中的樂城項目應該是對社會、對當地百姓、對亞洲乃至世界都有意義。然而,我並不想樂城隻是博鼇的重複或延續,這樣就失去了開發的真正意義。”每隔二三年,蔣曉鬆和瓊海市政府就有一次溝通。在這些溝通和收藏中,蔣曉鬆也不斷加深著對樂城的理解,揣摸著世界的走向、時代的脈搏。
幾年過去,蔣曉鬆覺得樂城開發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他的“腳本構思”和“導演闡述”可以公之於世了,於是,2009年4月22日,蔣曉鬆和他的團隊向瓊海市政府正式提出開發樂城項目。繼而,又正式向省委、省政府打了報告。
2010年2月22日,樂城開發項目的發端之作、也是核心內容中日合作海南樂城太陽與水示範區項目,在日本東京國際文化會館舉行了熱烈的推介會。它意味著蔣曉鬆的“樂城作品”拉開了華麗的序幕。
太陽與水,是人類兩種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樂城的開發概念從低碳向“太陽與水”漸漸深入,這也得益於日本“太陽經濟”理論創始人山崎養世的貢獻。在樂城的未來藍圖上,“太陽與水”代表著環保、新能源、低碳、綠色食品、循環經濟、再生資源等概念。在這裏,展示的是一個“東方日內瓦”式的生態生活夢:節能低碳的房屋,品牌化的綠色食品,垃圾可以用作有機肥料,所需能源全部通過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解決……
樂城太陽與水示範區將以樂城島為中心,延伸至包括博鼇、嘉積、中原三個鎮形成的三角經濟帶。項目初期規劃麵積約2.8平方公裏,遠期規劃麵積約19平方公裏。在博鼇亞洲論壇2010年會期間,中日合作樂城太陽與水示範區項目正式簽字,樂城“太陽與水”示範區項目第一期已經開始啟動。
麵對一個擁有700年厚重曆史的古城,從把樂城島極為有限的曆史文化資源巧妙地與市場需求相銜接、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僅存的僑鄉文化等本土文化元素出發,蔣曉鬆還準備部分修複古城、古街、開發建設彙集傳統酒館、武館、縣衙、戲樓等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古街建築,用蔣曉鬆式的導演手法,來打造“樂會古城”文化旅遊景區。
除此,他的樂城作品中還有一個更宏大的華彩篇章,讓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最佳契機正式對外發布。這契機就是本文一開頭所說的,在本屆博鼇論壇年會之際由幾位前世界政要聯名發出的倡議書。倡議書的內容就是他的華彩篇章的內容,也就是他樂城開發項目中至今還語焉不詳的那部分——是關於醫療健康方麵的,但又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醫療健康,蔣先生的設想與規劃是——圍繞關乎人類健康的醫、療、養、美、健五大需求,引入全球頂尖的醫療衛生和保健方麵的架構和專家,把樂城打造成一個國際醫療示範區!
從地圖上看,海口、三亞連接起來宛如一根長條形扁擔,瓊海就在兩極之間。海口是省會,三亞是旅遊區,而擁有博鼇、樂城的瓊海,就將成為享譽世界的國際區——類似東方的日內瓦!這,就是開發大樂城永恒的海南意義。
如果說博鼇是蔣曉鬆在海南的一部成功的電視大劇,那麼樂城就將是它的續集——是一部內容依舊恢弘主題依舊鮮明但又決不是前者翻版的續集。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蔣曉鬆的確不是個純粹的商人,究竟該怎樣給他定位?筆者以為沒這個必要,蔣曉鬆就是蔣曉鬆,而蔣曉鬆之所以是蔣曉鬆,就在於他具有與眾不同的能力——能夠獨樹一幟、無中生有、點石成金地創作並完成一部又一部人間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