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書上表達了相同的意願,除了貴重的禮物外,還有美貌的大食公主,秦晉之好少不了姻親紐帶。
“聽說,大食公主貌美如花,咳咳,不過,他們不了解朕,朕對胡娘興趣索然,嗬嗬,說笑了。”
君無戲言,聽似隨意,李懷唐卻覺得李隆基此番話暗有所指。一時琢磨不透,隻得裝作震驚於國書裏的內容。
“嗯,對於大食人的侵略性,朕甚為憂慮,希望膘騎大將軍莫要辜負了朕的期望。”
就這麼簡單?何不幹脆下旨放寧遠鐵騎西返?
李懷唐滿腹疑惑。
沒有下文,話題說換就換,仿佛李隆基召他前來就是為了向他通報消息。
“其二,今年寧遠的上貢來得很及時,朕很滿意。”
李懷唐一愣,思維跟著飛到每年一度的三十萬貫銅料貢禮與安西大道上。
能不快嗎?據他收到的報告,由他主導的,橫貫安西全境的數千裏“高速公路”已然通車――馬車。運輸效率以幾何級數速度提高。為了修築這條大動脈,李懷唐損失慘重,錢糧不算,單是奴隸就死傷五六萬,可以說是惡名遠揚,大唐文人時常詬病。
“朕派去安西的觀察使上奏,對新開通的開元大道大為讚賞,請朕延修該大道至長安,洛陽。可是,朕也知道築路鋪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在這一方麵,李卿有經驗,希望卿家能給予工部指點一二。”
所謂的指點,無非是財力與人力援助,說得真夠委婉。
俗話說,大道開通,黃金萬兩。無需論道,相關稅收的成倍增加勝於雄辯,還有,運輸上耗費的大幅度減少也是個鐵證。李隆基嚐到了甜頭,一發不可收拾。最好李懷唐能給他在唐境內建個十縱十橫。
欲通商,必修路。將“高速”路延伸至長安,乃李懷唐之求之不得,自然滿口應承。
“哦,另外,”李隆基似乎想起了什麼,從書桌上撿出一份奏折,讓高力士遞給李懷唐,“禦史們聯名參奏李卿僭越,朕留案不發。”
李懷唐又一愣,接過奏折展開一看,心裏冒火。
禦史趙錢孫李一起控告他娶妻太多,名份不正,有造反預兆。這哪裏是奏折,分明是殺人劍。
然而,李隆基究竟何意?
李懷唐感覺像步入了迷霧……
奇怪的是,接下來,李隆基轉換了說話對象,對安祿山大為褒獎,具體內容,因為心不在焉,李懷唐沒接收多少信號,恍惚中,隻聽到李隆基將安胡提拔入了高幹的行列中。
覲見過程被婦人淒慘的哭啼聲打斷,不歡而散。
一華衣婦人悍然闖入偏殿,哭得甚為可憐,口口聲聲稱要入道觀修行,請李隆基放行。
李隆基滿臉黑線,很沒麵子。高力士慌忙上前勸解貴婦人。聽他們的隻語片段,婦人的身份似乎是恩寵一時無量的武惠妃,夫妻倆在為是否該立什麼楊貴妃鬧情緒。
皇帝家變,安、李二人很識趣告退,但是,太子被留了下來,倒黴的他將要夾在其中表明態度。
走出偏殿門,想起武忠等大臣奇怪的怨毒眼神,李懷唐忽有所悟:莫非適才皇帝與武忠等大臣議論的正是此事?此事又與我相關?……嘶!楊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