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問了俘虜,李懷唐不由懊悔。
他交臂失之的目標正是敵人的主帥――大武藝!仔細想想也是,除了大武藝,還能有誰獲此殊榮?為了營救他,數萬人傾巢而出,不惜毀壞營盤的外圍欄柵。
可惜機會可遇不可求,難再重演。否則,十萬敵軍將群鼠無首,剩下的隻有輕鬆尾隨追殺,愜意收割頭顱。
與李懷唐的懊惱相反的是,大武藝連呼運氣。
盡管丟掉了三百名精銳親衛,盡管落馬摔個狗啃屎磕碰掉兩顆門牙,大武藝還是感覺慶幸,至少,敵人的戰鬥力已經被他查明,這筆學費還算公道,童叟無欺。
慶幸的同時,大武藝憂心忡忡,唐軍的驍勇善戰遠超他想像,如果按這場戰鬥結果的數據分析推算,十萬大軍根本無勝算。要知道,隨他去探營的三百餘騎兵是渤海國精銳的精銳,是從百戰老兵中脫穎而出的勇士。然而,在對手麵前卻如同土雞瓦狗。
大武藝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他的麾下沒有棉甲,沒有羊絨,體溫相對流失過快,反應遲鈍。客觀來說,如果不在寒冷的冬季,戰況絕不會如此懸殊。
提醒他的人是契丹盟友可突於。
短短時間內,從一方霸主淪落到喪家之犬,可突於想了許多,痛定思痛,他找到了許多寧遠鐵騎的秘密武器,保暖棉甲是其中之一。
“你是說,他們是寧遠鐵騎?!”
大武藝瞪眼望著帳下這位常招他冷眼的曾經契丹實力派人物,等待他確認。在此之前,他一直認為進攻他的主力是唐軍。
“忘了誰,都不會忘記李懷唐,化成灰我都認得!大王想想,除了寧遠鐵騎,誰還會有那麼多天馬和鋒利無比的漢刀?”
可突於斬釘截鐵,咬牙切齒,完全一副欲扒其皮,抽其筋的架勢。
在場眾人首次對可突於表示同情與理解。可突於來投時,他們都覺得契丹人無能,當他們麵對同樣的困境,蔑視的態度悄然消失。此時嘲笑契丹人,等於承認自己無能,眨眨眼連丟兩重鎮不說,大王還讓人打掉了倆門牙,差點喪命。
原來不是自己窩囊,隻怨敵人太厲害!
雙方一致達成了共識,同仇敵愾。
確定是受到李懷唐襲擊後,大武藝的牙痛舒緩了不少,難看的臉色也有所好轉,可信心卻更糟糕。敵人裝備如此變態,這仗還能打嗎?
打,必須打!
過來人可突於反而信心爆棚。
打?怎麼打?
口號輕鬆,可以無限豪邁壯烈,卻無助改變問題的現實性。麵對麵決戰?大王掉門牙之戰或許是個縮影。人人有預感,人人又不敢說,隻等可突於當出頭鳥。
“可效仿當年渤海王天門嶺一戰。”
可突於的答案提醒了眾人。
天門嶺之戰,人物有,主角――首任渤海王大祚榮,配角――大唐名將李楷固;地點,天門嶺;時間,三十多年前,武則天晚年;經過,李楷固率唐軍尾隨大祚榮深入遼東,大祚榮在天門嶺設伏;結果,李楷固慘敗,僅以身免。
誘敵深入!好!大武藝擊掌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