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第三種浸漬式是用泵將葡萄汁送至罐頂,並噴淋下來,循環衝洗不鏽鋼罐裏的葡萄皮和葡萄籽,不過這是在杜羅河穀有了電力支持後才實現的。
在進入發酵罐啟動發酵前,葡萄醪中需要加入適當二氧化硫。
許多釀酒師傾向於在此階段用酒石酸調整葡萄醪的酸度,使其pH值達到3.6~3.7。
踩皮的過程中,當溫度到達約攝氏20度時,從空氣中進入Lagar的酵母就開始活躍,啟動酒精發酵的過程。
根據所要成酒的糖度的不同,發酵時間從1天半到3天不等。
當發酵到一定程度,葡萄醪中剩餘的殘糖降到所需的含糖量時,將酒精度77%的白蘭地加入到酒中中止發酵,注意白蘭地和葡萄汁的比例為1∶4,強化後的波特酒酒精度達到16%~22%。
經過強化後,將酒從發酵罐出酒口倒出,去除皮渣。
然後進行熟化,將強化後的酒被存放在不鏽鋼罐中。
釀酒師對酒的理化指標進行檢驗分析,並通過品嚐決定其適合做什麼類型的波特酒,待第二年春天來臨時,運往維拉諾瓦蓋亞酒庫進行熟成,酒庫位於多羅河下遊,較為溫暖濕潤。
等到適當的時候對波特酒進行評價和分級,此後從熟成開始,根據所需生產的波特的不同,後續采用不同的橡木桶熟化和瓶內熟化工藝。
這是釀造的全部過程~”
楊橙佩服的說道,“你居然全部了解,厲害~”
“你也有酒莊吧?你肯定也了解波爾多葡萄酒的釀造過程,沒什麼區別。”
“不~波特酒更複雜~”
“好吧,我承認~”
調侃了幾句,平托指著桌上的幾瓶酒,“波特酒的種類就像男裝店裏的領帶影子一樣多,但從顏色上,可以劃分為四大類:紅寶石波特類、茶色波特類、白波特類、桃紅波特類。
白波特類和桃紅波特類比較罕見,而紅寶石類和茶色波特類則是波特酒裏的主力軍,有著眾多的家族成員。
比如這瓶波特酒裏的紅寶石類,通常指那些擁有深邃的寶石紅色、濃鬱的水果香氣以及充滿年輕活力的波特酒。”
說完,倒了一點出來給楊橙和劉君語品嚐。
果然,對著月光欣賞著迷人的紅寶石色澤,撲鼻而來的是直接而新鮮的紅色水果香氣,入口後,中等的結構和酒體,以及很少的單寧,讓人能夠立刻體會到這種充滿年輕活力的風格,想來應該和釀造方法是分不開的。
平托也喝了一口,滿足的眯著眼睛,“紅寶石波特酒通常由不同年份的葡萄酒混合製成,在大橡木桶或不鏽鋼罐中陳年兩到三年,之後趁它還十分年輕的時候進行灌裝。為
了避免過度接觸氧氣,不會進行換桶的操作,所以在購買一瓶紅寶石波特酒時,發現裏麵有一些酒渣,也是正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