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二章 無題(1 / 2)

杜羅河邊~

月亮倒映在河麵上,夜色微涼,晚風醉人。

河邊的小圓桌旁,平托親自將一瓶瓶波特酒擺在桌麵上,說道,“釀造波特酒的葡萄和波爾多的不一樣,通常是馥鬱且香氣集中的顆粒小而濃鬱的品種,其中5種種植最是廣泛:國家杜麗佳、杜麗佳弗蘭卡、紅巴羅卡、丹魄、紅卡奧。

在挑選一款葡萄品種時,果農們會尋求風土的匹配來平衡品種間的差異,單一品種的波特十分少見。

雖然果實顆粒小又皮厚,國家杜麗佳卻依舊是其中最無可替代的。

葡萄采摘後,在最短時間裏將葡萄皮中的優質單寧、色素以及風味物質浸提出來並保留葡萄本身的果香,讓波特酒能在保有豐富果香的同時,也同時盡可能保留陳年的條件,是釀製紅波特酒的關鍵。

由於種種原因,當年的波特酒商沒有波爾多那麼充裕的時間來為葡萄做充分的浸漬。

而腳踩葡萄的方式,可以使葡萄更充分地破碎,高效完成浸漬,所以一直在杜羅河穀延續。

這是一種是傳統釀的方法,采收的葡萄會被倒入被稱為Lagar的水泥或花崗岩的四方槽容器中通過人工腳踩進行破碎和浸漬,現在更多的是不鏽鋼。”

頓了下,“對了,你住在杜羅河穀的六善?明天你去酒莊參觀就知道了,這種Lagar容積在8000-14000升之間,去梗後的葡萄被倒入Lagar,直到距離上緣15-20厘米的深度。

一群男人肩並肩排成一列,在Lagar內並行踏步來回踩踏,將葡萄皮踩破,單寧、顏色及酚類物質萃取出來,一個一萬兩千升的Lagar,需要二十多人共同處理。”

楊橙怔了一下,“是男人?為什麼不是女人?”

他突然有些反胃,雖然都是腳,但相對來說,還是女人的腳更能讓人接受。

“人力的關係,1960年代,傳統的Lagar工藝因為人力短缺和效率的問題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最開始都是年輕女性,後來放款到全部女性,再後來男人也加入進去,而且因為男人體重更大、力量也更強,能夠讓葡萄碎的更徹底,所以漸漸的就由男人來取代。

然而這種用純人工踩皮浸漬的開放式發酵,現在變得很少見了,隻有在釀造一些高端款或者旗艦酒款時才會采用,更加大規模的生產則進行了機械化的改造。

那時,酒商們先後嚐試過熱浸漬等不同技術,因為地勢陡峭的關係,杜羅河穀很多酒莊用電不是很方便,所以有一種不需要電力的自動發酵方式廣受歡迎。

這種方式源於阿爾及利亞,該係統的發酵罐有著特別設計的結構,在酒精發酵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讓發酵罐內壓力上升,將一部分發酵中的酒液通過管道輸送到上方的酒槽,發酵罐中的液麵也就隨之降低。

當液麵降低到一定程度時,無法覆蓋住連接外界氣壓的輸送管,發酵罐內的二氧化碳開始排出到大氣中,使得罐內的壓力降低,上方酒槽內的酒液回流到容器中,如此不斷的循環,便可以不用電力實現自動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