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的瘋狂暗示,幾乎沒有掩飾,傻子都能聽明白,何況兩位商界精英?
從商業角度上來說,引入楊森這個華人資本大佬,要比華爾街其它巨頭合適的多。
但從私人情理上來看,楊森這麼做無異於打家劫舍,明擺著告訴成家夫婦,老子要你家一部分所有權,給是不給?
換作事業剛起步的年輕人,麵對這種情況,可能一下就蒙了,怎麼的?不給改搶了?
但成家夫婦這輩子麵對過的大風大浪多了去了,這點事還不值當他們生氣,很正常的商業訴求而已。
夫婦倆對視了一眼,江佩琪道,“引入外來資本從來都不是熊貓的首要需求。”
這話有婉拒之意,楊森卻不以為然,“成夫人,首先你要明白,現在熊貓發展的很好,不存在資金上的問題,更沒有凱覷的觸角,不是因為你們實力有多麼強大,而是他們看不上~”
“他們?”
“你知道我指的是誰~”
江佩琪恍然苦笑,“抱歉,一時沒反應過來~”
楊橙突然插嘴道,“其實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大鱷們覺得熊貓距離麥當勞的道路還有很遠,不急著下手,可一旦下手那就是狂風暴雨,就像是巨浪中飄搖的小船,單靠你們自己,恐怕很難躲過去~”
既然知道了老爸的心意,怎麼都得幫把手~
“以熊貓現在的規模和體量,是該未雨綢繆了。”
頓了下,楊橙決定給他們點刺激,“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熊貓快餐的模式,注定了不能在Z國生根發芽,這是先天缺陷,誰都知道Z國市場有多大,不管是什麼品牌、什麼企業,隻有在Z國打開市場,才具備成為某一行業巨頭的資質,否則就是空談。
而且熊貓快餐的美式風格太重,要不要繼續貫徹融入當地風格的模式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熊貓快餐成功的秘訣就是堅決做出符合美國人口味的中餐,那麼去了其它國家呢?
要不要適應歐洲人的口味?要不要適應韓國、RB人口味?”
楊橙灌了口酒,接著道,“其實熊貓還有很多未暴露出的問題,比如西式快餐容易標準化,但中式菜肴博大精深,全靠火候和技術,實現標準化很難。
哪怕你們改進了很多技術,讓零基礎的人,可以做出90%以上標準的味道,但這細微的詫異,很有可能成為失敗的根源。
你們應該明白,2000家門,熊貓始終堅持現場明火炒菜,你們現在解決標準化的問題,更多的集中於原材料方麵,把原材料全部交給供應商提供,統一的複合調味料、死磕每一個流程,但供應商的標準你們很難去監督。
說句不好聽的話,你們現在的模式,任何一環出現問題,對你們都是毀滅性的打擊,而之所以發展的還算順利,隻是因為大鱷們在養魚~”
養魚之後呢?自然是肥了再宰啊!
當然這話他沒明說,留著他們自己去體會吧,就算不說他們也明白。
楊橙的三連暴擊效果還不錯,堵得對方啞口無言,似乎隻有妥協一條路。
但成家夫婦哪那麼容易放棄,不然企業也很難做到這麼大的規模。
然而楊橙不給他們機會,“做生意就是做形勢、做潮流、做時代,你們必須要注意的是,美國的餐飲行業依然在穩步發展。
如今主要形態有兩種,一種是輕服務、消費時間較短的有限服務餐飲,也就是你們所在的快餐領域;
另一種是重服務、講究、消費時間較長的全服務餐飲。
別的不說,快餐生意在美國有更突出的市場表現,比如從餐飲門店占比來看,美國66萬的餐飲門店中,快餐門店數量35萬家,占比約為53%,全服務餐飲門店占比僅為44%。
從頭部公司來看,美國消費者助推了6個百億美元以上市值的快餐公司誕生——且市值遠高於全服務餐飲頭部品牌。
而Z國市場,從餐飲門店占比來看,快餐門店占比僅為19%,全服務餐廳占比達76%。Z國快餐門店占比遠低於美國。
從頭部公司來看,唯一超過100億美元市值的快餐公司,還是西式快餐公司,暫時沒有中式快餐品牌。
問題來了:美國市場的確倚重快餐,但熊貓並未在其中占據頭部位置。
而Z國快餐領域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可熊貓進不去。”
他可不是雞蛋裏挑骨頭,他說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
美國快餐業繁榮是事實,而且依然處在上升期。
最早是因為女性勞動力的增加,外出就餐,以前被認為是一種奢侈,現在成了家常便飯,後來成了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