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明朝製下有一嶽州府,而嶽州府的地界,也是武聖居下設的狻猊堂盤踞之所。
在嶽州府地界有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村落,名叫楊柳村。楊柳村戶不過五六十,人口不過三四百,是經常會被官府和狻猊堂共同忽視的一處僻野。
楊柳村本是兩個村莊,楊村和柳村。柳村雖名為村落,可是如今僅剩下兩戶人家,又因為兩個村落相距較近,故此被當地百姓合稱為楊柳村。
楊柳村的居民們幾乎就是與世隔絕一般,所以人們多善良純補。整日裏男耕女織,靠著種田砍柴為生。
又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清早,楊村的一位老漢從村口走了出來,老漢六十出頭的年紀,雖然有了些白發銀須,但是看得出體格還算結實。
他腰間別著斧頭,挑著一付空擔子。準備借著日出之前的清爽,到山中砍此柴帶回家度日。
這也是老漢數十年來的習慣,每天早早的便上山去,在太陽露出地麵之前就要趕回家。
楊柳村的人依山而居,山在村西,村落山東。村口不遠便是山腳,隻是有一條小溪攔阻。溪水不深隻沒腳麵,寬度也僅有丈許。
老漢對這條走了數十年腳下的路非常熟悉,他早上起來精神飽滿,心情也很好,低聲的哼著小曲向前走。
出了村口便是溪水,此時在溪邊正站著兩名白衣女子,身材高挑勻稱,相貌尤為俊美。這二人看見從村裏走出的老漢便迎了上去。
老漢並不認識她們,見兩個姑娘神色慌張,快步的走向自己便愣住了。那兩名女子到了老漢的麵前,先行了禮,後說明了來意。
老漢聞聽,原來這二位姑娘急於進山,不想被溪水小阻,兩個姑娘家若是脫鞋露足過水甚是不雅,所以想請老漢幫個忙。
老漢哈哈一笑道:“二位姑娘,請不必擔心,老夫我背著你們過去便是。”
兩位姑娘羞澀的道:“雖然您老為長,我們為幼,可是男女授受不親,您怎可讓我們伏於您的背上?”
老漢想了想也是這麼個道理,就又問道:“那我要如何幫助二位姑娘呢?”
那兩名女子道:“不如我們姐妹坐在您的空擔子裏,您擔著我們過去吧。”
老漢搖了搖頭道:“不可不可,我都這麼大年紀了,如何能夠挑得動你們兩個人?”
那兩個女人顯得越來越心急,央求著說:“老伯,我們求您了,我們不重,您就試一試吧,如果真的挑不動,我們也不會難為您的。”
老漢看著他們著急的樣子,就說道:“那好,你們隻管坐進來,我且挑起來試一試,若是真的挑不動,到時我再幫你們想想別的辦法。”
兩個姑娘千恩萬謝,然後分別坐在了兩個空挑子裏。老漢走過去把扁擔放在了肩上,兩腿一用力站起了身,然後哈哈一笑道:“都說什麼千斤小姐,千斤小姐,照我看你們也沒那麼重嘛,比我的一擔柴可要輕得多了。”
兩個姑娘笑著道:“就是嘛,早就對您老人家講過了,我們姐妹並不重的。”
老漢道:“好,你們可要坐穩了,我這就挑著你們過河去。”說罷挑著擔子,嘩啦啦的趟著水往對岸走。
本來溪水就不寬,老漢五七步就走到了對岸。然後把擔子穩穩的放在地麵道:“好了二位姑娘,你們可以繼續趕路了。”
話一說完,老漢就感覺到不太對勁,剛剛坐在空擔子裏的兩個姑娘都不見了。老漢直起身四周打量了一下,哪裏也沒有人的影子,再低下頭往自己的空擔子裏一看,原來每個擔子裏放著一塊棺材的板子。
並且那兩塊木板看上去並不是新的,而是深埋在地下多年的東西,邊角處已有少許潰爛,上麵的紅漆也都掉得差不多了。
老漢看罷頓時冷汗就流出來了,感覺頭發根發豎,後脊背發涼。嚇得他一屁股坐在地上,然後連滾帶爬的就往家裏跑,把一付挑子扔在了河對岸。
老漢一口氣跑到了家中,直奔屋內倒在了硬板床上,接著把被子拿過來蒙在頭上,全身瑟瑟發抖口不能言。
家裏人看見他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老婆孩子一大家子人趕忙圍了過來,可是任憑誰怎麼尋問,老漢隻是兩眼發直,嘴巴張得很大,就是說不出半個字來。
家裏人著急,拿來水他也不喝,拿來飯菜他也不吃,找來了同村的一名大夫,也看不出是什麼毛病。
老漢就保持著這個神態整整一天的時間,終於在太陽落山的時候閉上了眼睛,永久的離開了人世。
老漢的家人如何痛哭思念,如何發喪且放在一邊,再來看看同一天早上的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