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所有的戰略部署都是按照這個計劃在執行,江西是其中的關鍵。
守序站在隆武皇帝的角度,設身處地想了想,即便自己處在他那個位置,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海路不靠譜,長江要害在上遊。
隆武皇帝很有主見,他吸收了許多重臣,廣開言路,可那都是做做樣子,根本就沒打算真聽他們的。
曾櫻說到這裏,對皇帝多有批評之言。南明主弱臣強,大臣罵皇帝不用忌諱什麼。
守序卻不以為然,所謂重臣,他們的聲望和權勢來自門生故吏,也就代表著某個山頭的利益,全聽他們的事情肯定要搞糟。
江西沒有什麼真虜大軍,基本都是綠營。主要的綠營兵有四部,江西總兵金聲桓、副將王得仁、山東總兵柯永盛和高傑養子高進庫,其中以金聲桓兵力最強。
建虜英親王阿濟格解散了左夢庚的大部分軍隊,做法過於直接和粗暴。左鎮的軍隊一半又投入了南明各軍,以湖廣最多,整建製轉為明軍的就有曹誌建等部。剩餘的兵大多被金聲桓收編,金聲桓區區一總兵,現在卻有3萬大軍。
王得仁是投降的李闖餘部,留起辮子後顯示了強勁的戰鬥力。高進庫也不必懷疑,高傑部的戰鬥力沒有差的。
福建有北西二關,北為仙霞關,西為衫關。
鄭藩兩部主力,鄭彩與鄭鴻逵,鄭鴻逵雖然本人留駐仙霞關,但他把一大半戰鬥力量都派去了江西。
鄭彩則與張家玉的廣東兵合營6000人,翻過衫關在廣信、建昌一帶與金聲桓交戰。張家玉和鄭彩進入江西初期頗打了幾個勝仗,可惜後繼乏力,他們遇到了明軍普遍的問題。與建虜剛幾波正麵後,他們積攢的彈藥軍餉很快耗盡,後方缺乏補充。今年正月,鄭彩的兵就無餉了。
在金聲桓源源不斷的增援下,明軍步步後退,直到鄭彩退回福建,留下張家玉。鄭彩也不是逃跑,他退回福建休整一個月再入江西與張家玉彙合,這次他們打了個大敗仗,被王得仁徹底擊潰。
曾櫻很遺憾,他與鄭芝龍關係好,但鄭藩陸軍戰績不佳這是事實。
守序換了一杯新茶,輕啜幾口,鄭彩的行動很耐人尋味。從目前的跡象能判斷出,鄭彩顯然比鄭鴻逵對建虜作戰積極性更高。
這就很有趣了。
鄭鴻逵作戰不積極,顯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這隻可能來自鄭芝龍的指示。鄭彩的行為說明在一定程度上,他的獨立性更強。
鄭彩戰敗給了鄭芝龍機會,他讓鄭森駐軍衫關,收攏鄭彩的敗兵,然後將鄭彩撤職。年輕的王子第一次登上曆史的舞台,他終將是其中的主角。
曾櫻在鄭藩內部的信息渠道很多,與鄭彩也有聯係。鄭彩現在退回了他自己的大本營東山島銅山守禦千戶所,整頓水師,似有出海之意。
提起鄭藩內鬥,曾櫻很遺憾,自鄭芝龍始受招安起他就與鄭藩合作,可以說是看著鄭芝龍從一介海盜一步步成長到閩海王。鄭彩與鄭芝龍隱隱分裂的態勢,顯示鄭藩現在要出問題了。
鄭彩的事情守序暗暗記下,等到了台北,他有時間與鄭彩進一步聯係。
回到江西的戰局,
金、王、柯、高四部綠營兵在江西與隆武主力鏖戰半年,基本打垮了明軍反擊。江西明軍不但沒有收複南昌、九江,在金聲桓的攻擊下,他們現在隻剩下贛南和衫關外圍一小片地方。
贛州是江西戰局的棋眼所在。這裏雲集了最強的明軍,不是鄭藩那些拉到地麵上就是菜鳥的部隊。贛州明軍主力除了當地軍戶義軍之外,尚有從雲南千裏勤王的王永祚、趙印選和胡一青部。滇軍是新銳力量,戰鬥力比較強。兩廣總督丁魁楚也從廣東給贛州派去了4000援軍。在楊廷麟組織下,守軍決心保衛贛州。
張時傑:“贛州是屏蔽廣東,聯係福建湖廣的核心要地,建虜若攻克贛州,那就大事休矣。”
說罷他看了曾櫻一眼,總督丁魁楚也曾行文瓊州,讓曾櫻出兵和他一起增援贛州。
曾櫻接到文卻沒動,他手下隻有張時傑一部400老兵,增援贛州是杯水車薪。留下這400人,卻能彈壓住瓊州全府,再以老兵為種子,瓊州就能練出一隻堪戰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