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錫與棉布戰爭(3 / 3)

斯諾韋克似是對此有所心理準備,“閣下如何保證在吞並吉打國之後,能執行這個條約?”

“我們與貴公司的合作遠不止錫礦一項,吉打的錫有沒有通過走私流入印度,你們很容易就能觀察到。”

“是的,強大的東印度公司無所不知。但這不夠,執政官閣下,我們需要簽署一個保底合約。”

“怎麼講?”

“聯合東印度公司每年有采購100萬磅錫的權力。”

“還有嗎,請一起提出來。”

“馬六甲有太多的葡萄牙天主教徒,他們的彌撒祭禮令人厭惡。我們打算將天主教徒全部驅逐,可同為文明人,我們不能做的太過火,你幫馬六甲安置他們。”

“這沒有問題。”守序笑道。

天主教徒與新教徒,金城也麵臨信仰上的衝突。因為國家目前擴張很快,所有人都醉心於撈更多的錢,搜集更多的女人,暫時還沒有人想起來宗教裂痕。信仰無解,守序隻能暫時擱置,留待以後。

馬六甲曾經是葡萄牙在東方僅次於果阿的重鎮,天主教在此地傳播了130年,根深蒂固。馬六甲城現在還有1600多葡萄牙人和梅斯蒂索人,信仰天主教的土著和奴隸人口也很多。

與之相對的,信仰新教的荷蘭平民隻有一百多人。就在去年,盧西塔尼亞人(包括葡萄牙和西班牙西部兩個省)借助宗教在巴西掀起了一次大規模的叛亂,雖然那是西印度公司的事,卻讓遠在亞洲的東印度公司很緊張。

在那之前,荷蘭占領區內天主教徒舉行公開的彌撒祭禮還是被允許的,巴西叛亂之後,馬六甲下令,葡萄牙人隻能在私人公寓內擁有信仰自由,公開宗教儀式隻能在船上進行。

到了今年,斯諾韋克說馬六甲打算拆除所有天主教堂,下令所有羅馬天主教徒如果不改宗新教一律滾蛋。

守序願意幫荷蘭人解決這個小小的麻煩,台灣並沒有多少新教徒,可以分散一部分天主教徒到那邊去。對守序來說,同族並不能帶來太多的保證,讓葡萄牙天主教徒與移民之間互相監督也許是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斯諾韋克帶來了馬六甲荷蘭評議會的授權,雙方就細節問題進一步達成一致後,簽署了條約。

錫礦如守序開出的條件,馬來人、爪哇人、華人和其他歐洲人都不能進行錫貿易。錫礦之外大象貿易和黃金貿易是允許的,摩爾人商船隻要給荷蘭人付5%的海稅就能進行自由貿易,除非他們把貨物賣給東印度公司。

長期維持海上封鎖對荷蘭人來說也是個沉重的負擔,無論是戰艦的狀態還是水手的士氣都在一步步劃向穀底,尤其是當這種封鎖效果不好時。

與金城的條約,隻是荷蘭人在亞洲海上貿易布局中一個小小的組成部分。他們最大的訴求是將摩爾人商船完全排除出印度棉布貿易。除了動武,這很難做到。

摩爾人的本地優勢實在太強了,荷蘭人做的也不能太過火,真惹毛了強大的莫臥兒帝國,荷蘭人也得吃苦頭。

包括荷蘭在內所有的歐洲人隻能與摩爾人分享,而無法壟斷棉布貿易。甚至因為摩爾人的競爭,英國人、丹麥人都不怎麼來海峽這邊進行棉布貿易了。

內閣中有人對守序把貿易權都給了荷蘭人表示質疑,守序並未做過多解釋,沒有這個必要。荷蘭人可以封鎖馬來的海岸,但他們擋不住懸掛聖喬治與豎琴旗的英國船。而這種努力會帶來第一次英荷戰爭。

契約要認真遵守,守序沒打算在錫礦上玩弄什麼花樣,他有別的東西可以與英國人交流。

來自蘇拉特的代表正在城內,守序與他已經會談過數次,即將敲定所有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