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官途(2 / 2)

在湘軍一鳴驚人,從湖南民兵變成打太平軍主力之後,鹹豐在大臣的建議下當即命令那個曾國藩在長沙擴軍。在殿內的每個官員都知道,八旗和綠營戰鬥力都不複當年了。如今有了這麼一支戰鬥力強悍的民兵把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鹹豐在最初的震驚之後,便果斷決定大力扶持。

而隨後湘軍的表現也極其搶眼,在擴軍訓練幾個月後,從長沙出發,一路上為鹹豐收複了武昌南昌等地,打得太平軍潰不成軍,絕對對得起鹹豐的栽培。

對於鹹豐皇帝來說,曾國藩的勝利,帶給他的不隻是興奮,還有震撼。

當初他任命曾國藩幫辦湖南團練,也就是民兵總司令,並沒指望他能成為攻打長毛的主力軍,隻是希望他能保境安民,確保湖南的穩定,不再成為第二個廣西而已。

現在曾國藩不但保境安民,而且還出境剿匪,越省奪城,更讓他想不到的是,這支民兵竟然還為他收複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實在是大大地出乎他的意料,這讓他非常開心。

當曾國藩打下武昌的捷報傳到北京的時候,鹹豐禁不住高興地對軍機大臣說:“不意曾國藩一書生,乃能建此奇功。”

高興壞了的鹹豐,便忍不住就要給曾國藩一點獎勵,想到湖北巡撫這個位子還一直空著,於是當即任命曾國藩做湖北巡撫,給他地方實權,一來可以刺激曾國藩接下來的幹勁,二來可以也方便他率領湘軍攻打長毛。

曾國藩雖然官的品級高,是禮部侍郎,但是手裏並沒有實權,又不是欽差大臣,無法節製地方官員,辦什麼事都得看巡撫和總督的臉色。鹹豐理解曾國藩在地方上的難處,想給他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大展拳腳,爭取年內收複南京。

而當時的曾國藩收到聖旨後也是高興壞了,趕緊寫了一封推辭信,說自己能力有限,當不了巡撫這樣的高官,還請皇上收回任命書為好。

這是因為按照當時官場的慣例,曾國藩必須謙虛謙虛,這樣才顯得自己高風亮節,大家都是這麼幹的,曾國藩也就隻好一樣,免得別人說自己太過輕浮。

鹹豐的批複很快就下來了,同樣按照慣例,這個批複當然還是繼續任命曾國藩為湖北巡撫,而且還會鼓勵鼓勵他,說你有這個能力,放心吧!

曾國藩興衝衝地焚香跪拜,等候宣讀聖旨,好好陶醉一下。讓人奇怪的是,聖旨讀完,曾國藩卻呆若木雞,隻是機械性地磕頭謝恩,大腦卻是一片空白。

鹹豐的聖旨是這樣寫的:“朕料汝必辭,又念及整師東下,署撫空有其名,故已降旨令毋庸署湖北巡撫,賞給兵部侍郎銜。汝此奏雖不盡屬固執,然官銜竟不書署撫,好名之心尚小,違旨之罪甚大,著嚴行申飭。”

曾國藩心中當即暗罵,既然你早就知道我一定會裝作推辭,但也用不著這樣來消遣我吧!現在既要我繼續東進打長毛,又不給我實權,你這是赤祼祼的利用!

而最讓他鬱悶的是,曾國藩隻是按照大家的習慣,客氣一下而已,你卻說我這是固執。調侃也就算了,竟然還把違抗聖旨的政治大帽子給他扣上。古人雖然兔死狗烹,現在兔子還沒死,你就這麼折騰“獵狗”,這唱的是哪一出陰謀啊?

曾國藩雖然鬱悶,卻也清醒,他知道皇上在防著他。

鹹豐的防範心理,與他的驚喜比較起來,最初其實並不強烈。曾國藩到手的熟鴨子之所以意外地飛走了,隻怪軍機大臣祁寯藻多了一句嘴。

鹹豐任命曾國藩做湖北巡撫的任命書下達之後,軍機大臣祁寯藻對鹹豐嘀咕了一句話:“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耳。匹夫居閭裏,一呼,蹶起從之者萬餘人,恐非國家福也。”

作為忠於朝廷的祁寯藻而言,他之所以讓鹹豐防著曾國藩一點兒,原因很簡單:曾國藩在湖南的時候,隻是一個離京的禮部侍郎。竟然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如果把湖北給他做基地,怕是養虎為患!

而鹹豐聽見之後,當即一想對啊。滿漢相防,重滿輕漢,信任滿人,提防漢人,這可是老祖宗千叮嚀萬囑咐留下的訓誡!

一語點破興奮人,政治智慧打敗了感情衝動。鹹豐認識到,萬萬不能違背老祖宗苦心孤詣定下來的政治路線,於是把曾國藩的湖北巡撫位置,轉批給了陶恩培。

而在此後,在楊越熟知的曆史裏,曾國藩就徹底悲劇了。在今後長達七年的時間裏,湘軍的將領個個都被提拔,沒被提拔的隻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