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致敬大匠(2 / 2)

於是清末民初規劃的這條鐵路又開始了它的蛇形大fa。

實話,蘇白衣剛剛看到時候,內心深處充滿了鄙視:這也叫鐵路?修得彎彎曲曲,這要多費多少人工,這要多繞多少路呢?

這種鐵路注定一輩子也不可能提速到八十公裏每時以上吧!

看著,笑著,笑著,鄙視著!

清末的人,還是太弱了啊!

咦?

不對!

蘇白衣的臉上瞬間狐疑起來。

這隴海鐵路線,從洛陽開始就沿著洛水北岸走,一路從洛陽向西蜿蜒曲折的延伸,從洛陽到新安,從新安道義馬,從義馬到觀影堂鎮,而後便入了三門峽。

可不對啊!

洛水呢?

什麼時候過的洛水?

這鐵路從鄭縣一直到三門峽,不可能不過洛水啊?

可如果過了洛水我怎麼沒有任何印象呢?

因為洛水太寬了,不最寬闊,一般的地方也有四五百米寬吧,即便是稍微狹窄一些的地方,應該也有三百米以上。

在清末的時候想要建造這麼大一坐橋梁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可如果不穿過洛水,怎麼從鄭縣到達洛陽呢?

三段一大摞平麵圖紙翻遍,他也沒找到答案。

蘇白衣臉色凝重的開始逆向尋找,從洛陽往前翻,一冊一冊,也不知道翻了幾冊,當看到鞏縣西側一條的過河橋之時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找到了,這就是洛水!

隴海鐵路從鄭州到洛陽,本來直接從鞏縣南部走一路向西就可以直達洛陽,不但線形優美而且會省下來不少時間,可為何偏偏要稍微往北繞一下走鞏縣?

原來如此!

隻有在鞏縣這個地方,才能完美的穿過洛水然後使整條鐵路過度到洛水北岸,否則必然要過數百米寬的大河!

真是煞費苦心的設計啊。

蘇白衣深吸一口氣,帶著不同的心境再次將目光落在隴海鐵路的設計線上來,這次看到的不是鄙夷,不是嘲諷,而是震驚。

清末的這條老隴海,在那個沒有技術造大橋、鑿大隧道的年代,在那個沒有航拍所有地形全靠人力尋找的年代,它卻依靠巧妙的設計,在鞏縣以西完美的穿過洛水,然後過了洛陽之後向西盤旋延綿,磁澗鎮、新安縣、義馬、澠池、觀音堂,一路穿山奪澗,如同萬山叢中的一條徑,一路匍匐前行,他完美的避開了洛水,心翼翼的接近黃河,和這條中華大地上的母親河並肩前行,從茫茫太行餘脈間繞出了一條生命之線。

它或許繞了許多路,或許不符合現在的設計標準,但它以最簡單最理想的方式超越了最不可能的技術條件,直通東西,貫連豫陝。

出了河南,依舊是艱難的匍匐前行,越過潼關、穿越華陰、逼近渭南,最後終於收線於西安府。

蘇白衣的眼神變了,他看到的不是幼稚和可笑,是讓人尊敬的孜孜以求的大匠精神。

因為就是這個選址,就是這條線,直到多年後的新世紀,鄭西高鐵還在沿用。

蘇白衣深吸一口氣,默默的朝那個時候的設計這條道路的大匠致敬。不管你是法國人、比利時人、還是中國人?

“真是幸運啊!”蘇白衣歎了一口氣:“如果不是這條老隴海,想要在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太行、嵩山兩大名山中穿過,真不知要修幾座大橋,開幾條隧道!”

蘇白衣默默的將三段平麵圖合上,然後一冊冊的整理好放在一起,陷入了沉思中。

即便這麼高明的設計手段,即便是繞了這麼多路,老隴海仍舊不能避開所有的山包,隧道還是要開。

總共需要開鑿大約八條隧道。

這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不過好消息是,都是極短的隧道,最長的也不過三百多米。

“清末能開出來,我就不信我開不出來!”蘇白衣拍了拍桌子,自信滿滿。

大不了,拖兩年工期而已。

正在這個時候,楚侖、黃恒帶著三十多個麵容黝黑的學子從外麵進來,行過禮之後各自站在會議桌的周圍,滿臉崇拜恭敬的看著蘇白衣。

這些學子,應該是整個榆院最專業的測量工程師了,不但之前榆院的規劃和建設,包括後來的玻璃作坊、紡織廠、江邊的鐵匠鋪、鋼鐵作坊,還有正在進行建築的鋼鐵生產大車間,全都是他們搞的測量定位。

但那些,都是打鬧。

真正的測量,還在隴海鐵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