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好一個嚴肅批評(1 / 2)

周家畈村的村子東頭,向村小方向而去的路上,有一大片荒草蔓生的舊房子,緊挨著龍柱山的山壁,這裏便是以前的人民公社所在地。

與村子裏的那些木板房不同的是,這些平房卻都是青磚黑瓦所建,隻是頹敗荒蕪,缺門少窗的,在冬日的陽光下,滿眼的淒涼。

靠著村道的圍牆上,斑駁的牆皮脫落了,隱隱的殘存著過去的標語,“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的建設...”,“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油漆早已暗淡,隻剩著些印痕,還在無聲的見證著過去的那些不堪的歲月。

大鐵門耷拉著,鏽跡斑斑,圍牆的門垛上麵,拱著一圈鋼筋焊接成的鐵梁,向上彎起著一點弧度,像似拱門一樣,上麵幾個“人民公社”的字,早已模糊不清,朽爛如泥。

“劉書記啊,你看,就是這裏了...”水爺用手指著這排平房,對劉一鳴說著。

哦,是這裏?

劉一鳴沉吟著,他有些印象的,之前和石秋蘭到村小,從這裏路過,隻是沒太留意而已,實在有些破敗,荒的怕是有些時日了。

“這房子啊,是以前縣裏來人,到村裏搞運動,說是抓剝削老百姓的地主,土財...把村裏的幾戶人家房子,院子都給拆了...在這建的人民公社...唉,可惜了,好好的房子拆個稀巴爛,這裏又給荒了...”周老黑給劉一鳴和向萍講解著這房子的來曆,語氣裏不勝唏噓。

向萍的眉頭蹙了蹙,她對這些曾經的曆史幾乎不了解,沒親身經曆過,也沒認真去讀過什麼史料,當然,她也沒心思去關注。

劉一鳴不一樣,他的政治眼界比向萍高遠的多,在縣委大院的時候,劉一鳴就有機會接觸到很多資料,縣檔案館裏更是保存的有很多塵封的記憶。

隻是這些東西是禁區,碰不得,上麵也不允許去觸碰,高壓線來的。

涉及到以前曆史上的一些政治路線,核心人物的問題,是最高的政治問題,也是最敏感的,誰碰誰倒黴。

看到圍牆上的那些殘留標語,劉一鳴就已經猜出了七七八八,周家畈這偏僻的山村,當年一樣被洪流裹挾其中,曆史的車輪碾壓下,誰也逃脫不了。

“這裏現在是作何用途?”劉一鳴對水爺和周老黑問著。

“嗐,啥用途哦...都荒了多少年了,我也記不清...以前呐,早些年,村民還拿著做牛棚,圈牛用...後麵,周扒皮不給人用,一直荒著了...”周老黑解釋著。

向萍在邊上聽的微微的一怔,周扒皮?誰呢?周紅渠?

這王八蛋,在村裏人的眼中,都是個什麼樣的形象哦。

“就是荒著,圈個牛,周扒皮也要收錢...”水爺補充了一句,語氣裏毫不掩飾他的憤恨和鄙夷。

劉一鳴看了看向萍,兩人沒做聲。

偌大的院子,這麼一大片位置,利用起來何樂而不為呢?多贏的局麵為什麼就執行不了?

村委有額外的收入,租用人能獲得場地的便利,多好啊...總比這麼日曬風吹的爛掉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