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廣角
作者:邊濟
1984年,51歲的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孔飛力來到北京,在第一曆史檔案館做研究。他在這裏接觸到一批乾隆年間的官方檔案,裏麵記述了1768年發生在中國江南地區的一場大恐慌。
從這些官方檔案,包括大臣的奏章、乾隆皇帝的朱批中,孔飛力梳理出這場從一個小縣城開始,最終席卷半個中國的風波始末,完成了他最有影響的著作《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
這部著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成為解讀我們曾經麵臨的一切大恐慌的教程。
因為匱乏、無知以及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恐慌仍將為我們長久麵對。今天看起來令人發笑的荒唐景象,在當時卻是真實的經曆。
1768年:德清石匠的叫魂術
這一年是乾隆三十三年,康乾盛世正在頂峰。美洲引入的作物被廣泛種植、白銀流入,雖然物價相比數十年前上漲,但是普遍的生活水平還是在提高。不過,人口過度增長的壓力也隨之而來。越來越多的人被迫放棄農業,成為流浪的乞討者。官僚係統對流浪人口的管理卻是失敗的,這讓城市和鄉村的居民都感到不安。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經濟已將大量人口擠入一個不斷擴大的下層階級……他們感到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周圍種種看不見的趨勢的威脅。”孔飛力寫道。
在這種普遍的不安情緒中,浙江杭州以北60公裏的德清縣,一個姓吳的石匠被官府雇用,來修理坍塌的城牆水門。有個陌生的農夫找到他,給他一張卷著的紙條,上麵是農夫兩個侄兒的名字。有人告訴那個農夫,石匠要把寫有活人姓名的紙片打入木樁,借生者的靈魂給工程注入某種精神的力量,這被稱為“叫魂”。被叫魂的人,會因為精氣喪失而莫名其妙地死去。
石匠向當地官府舉報了這個農夫。農夫被打了二十五個板子,然後放走——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隨後幾個月裏,卻成為謠言大爆發的源頭。
以訛傳訛的新聞,從德清縣到了杭州,隨後蔓延到整個江南地區,再向北擴散到山東和直隸。人們相信,有一群妖術師在剪發辮、衣角,並通過人的名字來盜取他們的靈魂。
從春天到秋天,半個中國的百姓都在惶惶不安,他們尋找對抗妖術的法術,警惕地盯著每一個陌生人,毆打乞丐和遊方僧侶,動用私刑。而官員們盡管被動,但是不得不被民間的恐懼催促起來,去緝捕妖人,平息百姓的憤怒安撫他們的恐懼。
而作為最高統治者的乾隆皇帝,則為妖術橫行可能禍及統治而寢食難安,斥責臣僚敷衍塞責,督促他們對妖人和陰謀造反者進行清剿,以安定社稷。於是地方官又不得不出力追查,刑訊逼供。過路的和尚僅僅因為問了一個孩童的姓名就被捉拿,嚴刑拷打,被迫承認自己就是叫魂的妖人。
而百姓中一直想清算宿怨或者謀取私利的人,準確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們把“叫魂”的罪名加到對手身上編造罪證,向官府控告。
許多流浪者和僧侶、道士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私刑致死,或者在獄中斃命,或者被草率正法。混亂一直持續到年底,軍機處的大臣們開始發現,紛亂的割辮案件中大多口供自相矛盾,情形可疑。許多案件追查下去,實情卻是“刁徒私將父財妻物花用無存,遂自行剪辮,假稱被人所割,錢物亦被人奪去”,更有頑童逃學,自己割辮以圖不去書館。
他們開始感到這場混亂的荒謬,並最終上奏皇帝。這一年年底,清剿妖人的旨意被撤銷,羈押在獄中的乞丐、和尚迅速被釋放,各地層出不窮的“叫魂案”如滾湯潑雪般結案。
出於維護中央臉麵的考慮,朝廷斥責地方官員緝拿不力,以至於正犯漏網,而被捕多是無辜,實際上默認了折騰了帝國大半年的“叫魂”根本是子虛烏有。
1891年:傳教士挖眼睛之謠
類似乾隆三十三年的妖術恐慌,在清王朝結束前,又發生過幾次。新的皇帝對這些謠言聽之任之,最終都自生自滅。
然而當恐慌與外國人聯係起來時,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