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壯心不已與時進(1 / 2)

回眸本書主人公,偉大蘊涵平凡中:雖無轟轟烈烈事,但有深深濃濃情——壯心不已梁福來,與時俱進真英雄!

倘有更多人皆此,世間會總蕩春風……一個人的知識,除聽他人“傳道授業解惑”和親身實踐外,主要來自認真看書、讀報,持之以恒地自我學習和提高。學習,對一個有著強烈事業心和進取心的人來說,極為重要,不可或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強調號召:“學習,學習,再學習!”在筆者接觸梁總3年多來,曾屢屢聽他的家人、朋友和市排管處領導說,梁總之所以能緊跟形勢、與時俱進,是因為他幾十年來,特別重視報刊的學習和有關資料的積累、重溫與應用,對這,筆者也有親身感知,於是恍然大悟,不禁想起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所作《觀書有感》,那內含哲理、給人啟迪的著名詩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由此,我對梁福來緣何能一直勇立時代潮頭的思想和行動,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梁福來喜讀書、報,是在長輩的熏陶下,自幼就養成的良好習慣。早在他上中學時,就將每月4元的助學金,全部用於買書,不論是長篇、短篇,他常常是一晚上就讀完一本,讀完就保存起來,越存越多。所以,在“*”之初收繳所謂“四舊”時,他整整運了兩小拉車——他至今想起,仍惋惜不已!

施工中,他是衝鋒陷陣的勁旅英豪;下班後,他的業餘生活豐富多采而有意義。他看新聞、觀球賽,專心致誌;他欣賞花、看魚遊,興趣盎然!但大部分的晚上的時間,是用於閱讀他訂的多種報、刊。有的他瀏覽,有的則精讀,他認為重點的文章,讀後還要剪下,分門別類地精心貼在一冊冊專用的大本子上,以備及時查閱,溫故而知新。

當筆者向他提出借閱這些剪報後,翌日他就從50多裏外的家裏,乘專車給我送來13本大16開的剪報,摞起來足有二尺厚——好傢夥!這是多大的工作量和多大的耐心啊!我集中兩天多時間,逐篇翻閱後得知:這裏內容廣泛而浩繁,但更多的是黨和國家重要會議的文件、方針、政策;現實中的先進典型,如鄭培民、牛玉儒、任長霞、周國知、邱娥國等人的業績;中央大力宣傳“永遠的豐碑”中的革命先烈,如李大釗、吉鴻昌、王若飛、蔡和森、江竹筠等人的介紹;我國科技界的精英,如鄧稼先、錢三強、蘇步青、華羅庚、周培源等人的貢獻;平民中湧現出的英模,如雷鋒、趙占魁、孟泰、時傳祥、王傑諸人的事跡,等等。

梁福來特別重視對下一代進行“發揚革命傳統”思想教育,強調“艱苦奮鬥”精神的極端重要性,他剪存了很多這方麵的優秀文章。他常對黨員兒子尚斌和四個女兒講:“艱苦奮鬥精神,是我們國家創業和振興之本,也是咱家由窮變富和繼續發展之本!今後,你們每個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保持和發揚勇於吃苦、樂於奉獻的可貴精神!”

為了更好地培養子女和孫輩,他還有意選貼了不少有關教育方麵內容的文章。這些報載的好文,對正確教育和培養孩子,確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舉例說吧,2005年冬天的一個晚上,他那11歲、上四年級的獨孫高源,在做作業時出現錯誤,他兒子尚斌和兒媳孫慶敏,你一言、我一語,恨鐵不成鋼地大聲訓斥孩子。正在旁邊屋裏看完報、搞剪貼的梁福來,靜聽了一會兒,訓斥聲還沒有停止,他就走到旁屋門口,用平和的態度招呼兒子:“尚斌,你到我屋來一下。”

尚斌來後,梁福來把剛才準備好的一本剪報遞給他說:“你坐下,好好看看這篇文章。”

他那在團市委當處長的精明兒子尚斌,接過一看,是篇標題為《教育的方法與效果》的署名文章,篇幅不長,作者以個人的實踐經驗說明:“強迫孩子、增加壓力,適得其反;而尊重孩子、循循善誘,則事半功倍!”尚斌認真看後,自覺認錯說:“爸爸,是我們錯了——我和慶敏的教育方法不對!”

尚斌說完,把那本剪報拿過去,馬上讓愛人看,並把那篇文章抄在自己的本子上。此後至今,一年多來,小兩口再也沒有大聲訓斥過孩子,而孩子的各科成績卻顯著提高了……也是從那兒之後,全家人都更加理解和支持梁福來的讀報和剪報,而且還爭相翻閱,就連高源,也是看了一本又一本,還常常向大人們說起裏邊的內容,自己當然也就受到了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比方說,在2006年1月7日農曆臘月初八那天,梁福來隨口問孫子:“高源呀,你長大了幹什麼?”

孫子認真回答:“現在我學習好了,將來報效國家!”

梁福來驚喜得忍俊不禁地笑出了聲……梁福來雖屆六秩有三,但他腰直背挺,步履輕捷,鶴發童顏,思維敏銳,儼然一個健壯中年人的體魄!有人向他求教:“您年過花甲,身體健美,精力充沛,顯得挺年輕——您有何養生之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